到了清代,茶叶运输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汉、藏茶道的开拓又有了更大的“发电站”。到了1735年,也就是清雍正十三年,当时茶马贸易已经停止,但是清皇帝仍然将茶叶运输到西藏作为一件大事。当时清政府对于藏区茶叶的供应在政策上有所放宽,藏区获得了来自汉地区的大量茶叶供应,这对于汉藏贸易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在清代,川茶、滇茶均大量涌入藏区。在1661年,当时五世达赖喇嘛希望可以在云南胜州开展互市,以马易茶,这一提议获得了清政府的首肯。从云南销往藏区的货品主要是茶叶、糖。因当时“普洱茶”(历史上的普洱茶,指云南大叶种集散于“普洱府”加工、运销出去的所有茶品的通称,并非特指某类茶叶的产品名)受到藏区欢迎,输藏规模日愈扩大。
到了清代末年,藏区有大量的印茶进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汉藏茶马古道贸易的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能够有效地抵制印茶进入藏区,清末在雅安设定了边茶公司,对茶叶品种进行改良,并且整顿茶政,将分公司设立在打箭炉,同时设立售茶分号,具体位于理塘、巴塘、昌都,随后茶叶便通过内地顺利进入藏区。在当时,由于内地茶叶的兴起,英帝国主义将茶叶作为侵入西藏的一个武器。
进入民国时期,鉴于军阀战乱和川藏纠纷,虽然基于政府层面,内地输入藏区的茶叶开始变淡,但是汉藏商人之间的茶叶贸易往来并未断层。所以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茶叶成为内地与藏区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其持续到民国末年。
云南勤劳善良的茶山人民,为了按时缴纳贡茶,也为了生计,把茶叶运输出去销售,他们翻山越岭、艰难跋涉,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走出了一条世界闻名的商旅之路——滇藏“茶马古道”。
这些路包括:
1.易武向北经漫撒、漫腊、漫乃到江城(7站即马走7天)、出墨江、至昆明,上京。
2.易武沿青石板茶马古道,经麻黑、漫撒、倚邦、勐旺、思茅、宁洱再转昆明或由宁洱经景谷、景东、大理、丽江、中甸进藏。
3.易武向西经勐仑、橄榄坝、车里至缅甸景栋,转印度加尔各答,由大吉岭进藏。
4.易武南行经勐醒、勐捧,出老挝勐百察(金三角)至泰国米赛。
5.易武向东经勐乃坝(刮风寨)、老挝乌得、越南莱州至河内,海防转运香港、台湾。
6.易武向东南经勐伴、尚勇,出老挝磨丁到万象。
7.易武向北经漫撒、漫乃、江城、绿春、石屏、蒙自转越南河内,海防运香港、台湾。
8.易武向东经漫撒、漫腊,进老挝乌得,越南勐得、老街、河内,海防转运香港、台湾等。(www.xing528.com)
将普洱茶运往四面八方的马帮
思茅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城镇
位于茶马古道重要节点上的大理古城
茶马古道上的青石板
这其中最出名的是青石板茶马古道。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为扩大六大茶山与内地的交流联系,解决运送贡茶和商品茶的道路困难问题,普洱府、思茅厅、倚邦、易武土司署、各茶庄、官、绅、士、庶,集资合力修建了从易武经麻黑、漫撒、倚邦、勐旺、思茅至宁洱宽2米、长240余千米的青石板茶马古道,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员交往等方面都曾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这些石板路仍断断续续地沉睡在普洱茶茶山的深山老林里,许多青石板都被踩得很光滑,留下了马帮和祖先们深深的脚印,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它曾为普洱茶茶山的辉煌历史做出过的贡献。
刊登于《点石斋画报》上的清代茶馆景象
历史告诉未来,一叶创造不凡。普洱茶拥有古老的缘起,曾为武王所笑纳,曾为“普茶”所命名,曾为贡茶重天下,曾为国礼赐外使。名遍天下,京师重之,清朝贵胄冬饮普洱,性温味厚,价等兼金。普洱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老字号茶铸经典,新时代茗创新标,在越陈越香的特色里,珍重一味时光酿造的陈香,细品古往今来迷人的况味,感知岁月留香,盛世兴茶,人间佳茗,普洱为尊。
2005年10月18日,云南马帮历经春、夏、秋三季,载着自然发酵的普洱茶抵达北京,以云南省委丹增副书记为主的省领导向马帮发出了慰问信和慰问金。
小贴士
静冈大学终身教授、日本茶叶研究会会长、日本茶学会会长、世界茶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富田勋先生说:“普洱茶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条件,其他茶叶是代替不了的……”并在1987年最早提出“茶多酚具有抑制人体癌细胞活性的作用”。
我已经76岁了(现90多岁了)研究普洱茶20多年了,越研究越觉得这是好东西,只要你们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我鉴定认可后,便是打上我的名字也是可以的。
对于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位世界级茶专家,愿将自己的名誉与普洱茶放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