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印友好逐渐演变为对峙,世界百年大变局反映

中印友好逐渐演变为对峙,世界百年大变局反映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这并非中印关系的全貌,中印友好的背后仍存在西藏问题和边界问题两大隐患。尼赫鲁政府在西藏问题上摇摆不定,试图在维持与中国友好关系和干涉中国内政之间左右逢源,严重损害了中印高层之间的政治互信。事件发生之后,中印两国政府开始了外交辩论,曾经友好的气氛烟消云散。1962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地区爆发军事冲突。

中印友好逐渐演变为对峙,世界百年大变局反映

中印两国在建立外交关系之后迅速进入蜜月期,在一系列双边和地区问题上进行合作,一时间成为新兴国家合作的典范。但这并非中印关系的全貌,中印友好的背后仍存在西藏问题和边界问题两大隐患。

西藏问题需追溯到英属印度时期,英国殖民政府企图把西藏地区作为印度同中国之间的缓冲地带,多次入侵我国西藏地区,蚕食大量的土地。同时,英国殖民政府任意修改印藏之间的地图,歪曲边境地区的客观事实,埋下了日后中印领土争端的祸根。[3]印度独立后希望继承英殖民者的政策和特权,将西藏作为中印之间的缓冲区。而在中方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西藏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因而印方缓冲区的论调是不可接受的。在主权原则的前提下,中方从大局出发保留了一些印度在西藏的权利,双方于1954年4月签署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暂时解决了西藏问题。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印度政府在叛乱事件中的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印关系。印度驻西藏总领馆公开支持叛乱分子,为其提供窝藏点。印度政府为达赖集团提供政治庇护,并违背对中方的承诺,允许达赖喇嘛在印度境内建立所谓的流亡政府,挑战了中方西藏政策的底线。尼赫鲁政府在西藏问题上摇摆不定,试图在维持与中国友好关系和干涉中国内政之间左右逢源,严重损害了中印高层之间的政治互信。

边界问题的焦点是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该线本为英国殖民者未经中国政府同意单方面与西藏地方代表炮制的边境线,从未被任何一届中国政府所承认。印度独立后竭力要求将其作为中印之间的正式国界,并在谈判中试图将其与西藏问题挂钩。[4]中方当时认为解决中印划界的时机尚不成熟,便未将其列入谈判议题中,因而边界问题成了中印关系的暗礁。1959年中印在西藏叛乱事件上的矛盾很快传导到两国边界纠纷上:当年8月,中印军队在西藏朗久地区发生武装交火,造成人员伤亡,酿成“朗久事件”。事件发生之后,中印两国政府开始了外交辩论,曾经友好的气氛烟消云散。1959年10月,印军再次从空喀山口入侵我国领土,引发两国军队冲突,造成十多人伤亡。两起武装冲突事件使中印边界局势空前紧张,尼赫鲁政府错误地判断了两国关系的大局,在中印边界地区采取“前进政策”,将中印关系推向了战争的边缘。(www.xing528.com)

面对尼赫鲁政府步步紧逼的“前进政策”,中国领导人决定进行自卫反击,捍卫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1962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地区爆发军事冲突。印军在军事较量中被我军迅速击溃,遭遇了重大军事失败。在取得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后,中国领导人从两国关系大局出发主动声明停火,并从1957年11月7日的双方实控线后撤20公里,向印方释放了充分的善意。经此一役,尼赫鲁政府的“前进政策”彻底破产,在国内各方压力下,印度持续对华实施强硬政策,两国关系由此一落千丈。战后不久,中印互撤大使、互关总领事馆,外交关系近乎中断。与此同时,双边的经贸往来几乎完全停滞,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