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百年大变局:民粹主义的历史发展

世界百年大变局:民粹主义的历史发展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对民粹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在经济领域,民粹主义的政策往往指代滥发社会福利迎合民众而牺牲长远发展的政策。在政治决策层面,全民公投这样的直接民主形式则更符合民粹主义的要求。同期,美国也有零星的民粹主义政治人物昙花一现,欧洲也出现了一些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第三波民粹主义浪潮出现在冷战结束以后,此时的民粹主义现象遍及世界各大洲。

世界百年大变局:民粹主义的历史发展

人们对民粹主义有不同的理解。根据学者们的归纳,它有时指某种意识形态或政治社会思潮,有时则被定义为政治社会运动、政治话语、政治策略。[1]可以说,作为意识形态或思潮的民粹主义有以下核心特征:突出作为整体的民众、“人民”的价值;强调民众与精英间的二元对立,对精英及既有制度体系采取一种批判态度。也有学者指出,民粹主义是一种“空心化”或“中心稀薄型”的意识形态,它在保留自身核心要素的同时,可以和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等其他不同意识形态结合。[2]

作为策略、话语、政治社会运动的“民粹主义”和作为思想、思潮的“民粹主义”之间是存在张力的。将民粹主义作为策略指政治人物在形象、语言、政策等方面迎合民众的喜好,从而获得政治上的利益。此时,民粹主义政治人物的行为可能秉承民粹主义的理念,也可能只是单纯将民粹主义话语作为工具手段以获得、保持权力,而其实际政策则并不符合民粹主义的宗旨。同样,民粹主义运动也既可能与其理念、话语一致,又可能是仅仅被精英操纵、违背民众真实利益的。

民粹主义常常和特定政策联系起来。在经济领域,民粹主义的政策往往指代滥发社会福利迎合民众而牺牲长远发展的政策。在政治决策层面,全民公投这样的直接民主形式则更符合民粹主义的要求。人们对“民粹主义”的价值评判难以统一,这一情况进一步增加了“民粹主义”概念的复杂性。部分学者如厄尼斯特·拉克劳(Ernest Laclau)赞誉民粹主义为真正的“民主”,但更多人则从消极意义上使用这一词语。总的看来,民粹主义的思想本身不宜被奉为真理,但单纯认为“民粹主义”是贬义词也稍嫌过当。实际上,作为思想与政治现实的“民粹主义”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同时包含着合理与不合理的因素。(www.xing528.com)

民粹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很远,学者林红认为民粹主义从卢梭的“人民主权论”等思想和俄罗斯传统思想中汲取了养料。[3]人们一般认为现实中的民粹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此后开始出现了大致三波不同的民粹主义浪潮。第一波民粹主义浪潮来自19世纪末的俄罗斯民粹主义者和美国人民党(The People's Party),前者由试图到农村动员农民知识分子发起,后者主要代表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农民的利益。第二波民粹主义集中于20世纪中期的拉丁美洲,其融合了城市底层的参与和威权主义领袖的领导。同期,美国也有零星的民粹主义政治人物昙花一现,欧洲也出现了一些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第三波民粹主义浪潮出现在冷战结束以后,此时的民粹主义现象遍及世界各大洲。如今,既能看到捍卫底层政治、经济利益的左翼民粹主义,也能看到从文化、认同出发的具有排外色彩的右翼民粹主义;此外,还有一些结合自由主义、分离主义诉求的不同民粹主义支流,更有不少仅为获得权力而将民粹主义作为策略运用的机会主义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