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是拉丁语fasces的音译,其本来的意义是“束棒”,其形状是一把斧头绑在由多根木棍组成的棒上,这是古罗马时期权力和威信的标志,是团结、理智和刑罚的象征,其寓意是权力在大家的支持下,对恶行进行惩罚。古罗马时期,法西斯作为执政官的一种权力象征,有时还会用一些月桂花环来对其进行装饰。后来很多国家都使用过这种象征,如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第一共和国就使用了法西斯的标志。
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对法西斯的借用,败坏了法西斯。1919年3月23日,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米兰成立了一个反社会主义的极端组织,该组织借用“法西斯”命名自己的组织,称“战斗法西斯”,从此,法西斯成了极端组织和政党的理念,被称为“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核心就是极端民族主义与大国沙文主义及军国主义的结合体,崇尚无条件服从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意志、一个权力,以团结铸造力量作为信条。法西斯主义与独裁、暴政成了同义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的“意大利法西斯政党”和墨索里尼政权、日本的“军国主义”以及德国希特勒的纳粹党,都被归入法西斯主义之列。法西斯主义是一种结合了社团主义、工团主义、独裁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中央集权的军国主义、反无政府主义、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反共产主义的政治哲学。《大英百科全书》对法西斯主义的定义为:个人的地位被压制于集体——例如某个国家、民族、种族或社会阶级之下的社会组织。
意大利王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经济、军事实力都很脆弱的国家。意大利王国的法制不健全,中央政府软弱无能、政权更迭频繁,墨索里尼乘机抓住了机会,篡取了政权。墨索里尼出身寒微,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政治才能一步步成为意大利的独裁者。意大利曾作为同盟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倒向协约国,但意大利在一战中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严重影响了意大利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战后的意大利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金融混乱和财政匮乏等问题,企业大批倒闭,工人和农民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国内政局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1921年,墨索里尼把“战斗法西斯”改组为“法西斯党”,并制定了党章,创立了“法西斯主义”,墨索里尼被称为“领袖”。墨索里尼和他的法西斯理论打着追求秩序与公正的旗号,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追捧。1922年,法西斯党利用当时的罢工,周密策划了“罗马进军”,10月31日,墨索里尼被任命为意大利总理。担任总理后,墨索里尼下令解散非正规军,组织了一个在法西斯党领导下的混合内阁。1925年1月,墨索里尼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独裁统治,镇压工人和民主运动,迫害进步人士,将浪漫的意大利变成了战争策源地。墨索里尼兼任20多个职务,成为国会议长、陆军总司令、内政部长、外交部长以及宣传部长等。1926年10月,墨索里尼颁布法令取缔反法西斯组织。1938年,墨索里尼下令取消议会,建立了赤裸裸的独裁统治。
在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后,墨索里尼便开始对外扩张。1923年8月,意大利法西斯军队按照墨索里尼的命令侵占了科孚岛。1934年,墨索里尼派兵侵入埃塞俄比亚,残酷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对埃塞俄比亚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1936年5月9日,正式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1936年8月,墨索里尼成立了武装干涉西班牙的委员会。1937年11月6日,墨索里尼统治的意大利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死心塌地追随希特勒,与德国、日本结成反共联盟,进一步加快了对外侵略的步伐。
无论是作为思潮,还是作为政权,影响最大的都是希特勒的德国法西斯。严格来说,希特勒并不是德国人,他出生在当时奥匈帝国的布劳瑙。父亲是奥匈帝国的海关职员,家庭不是很富裕,但他希望儿子能够好好读书,将来做个公务员。希特勒早年想当画家,后来热衷于政治,成了一个狂热的日耳曼民族主义者。1914年8月,希特勒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战斗中负伤。1919年9月,希特勒加入德国工人党,并担任党主席团委员,当时这个党只能算个小政治团体,只有54名成员,其纲领是社会主义、国家主义、反犹主义的思想的混合体。希特勒利用自己出色的演讲鼓动才能和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竭力扩大德国工人党的影响,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希特勒在党内的地位不断提高,他起草了新的25条党纲,基调是反犹主义、国家主义和普通民众向往的社会要求。为了吸引群众,希特勒利用当时德国盛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潮流,把党名改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1920年2月24日在群众大会上正式公布了党纲和党名。1921年7月,希特勒成为纳粹党元首,享有指挥一切的权力。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暴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因此提高了他的知名度。1925年1月,希特勒出狱后开始假意遵纪守法,重建纳粹党。到1928年,纳粹党逐渐变成一个有实力的政党,其冲锋队有几十万人,保护纳粹党举行的集会,捣乱其他政党的集会和恫吓那些反对希特勒的人。在此基础上,希特勒建立了宣誓效忠于他的党卫队。
在希特勒崛起的过程中,《我的奋斗》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书由希特勒口授,其忠实的追随者鲁道夫·赫斯执笔撰写。第一册《清算》是希特勒的自传,第二册《国家社会主义运动》是其政治宣言。《我的奋斗》于1925年出版,初版一万套被抢购一空。由于书名《我的奋斗》很吸引人,许多人把它当成了励志的书,而希特勒所宣传的极端民族主义,对于当时认为《凡尔赛和约》惩罚德国不公平的民众来说,很合他们的心意。希特勒很会进行迎合人民心理的宣传,他宣称,“只要坚持不断地进行精明的宣传,就可以将天堂说成地狱,将苦难生活说成幸福乐园”。[1]有人计算过,以二战欧洲战场损失人口而论,德文版《我的奋斗》里每个单词等于125个生命,每一页剥夺了4700人的生命。1945年后,这本“世界上最危险的书”在德国被禁止再版。日尔曼民族出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德国也是当时世界上教育普及程度最高的国家,希特勒违反人道与理性的宣传,为什么能使那么多人盲目地追随他,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希特勒有那么多拥护者,与世界经济大危机直接相关。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抛售手中的股票。该日共交易1300万股股票,超出每天正常交易量10多倍,许多人顷刻破产,当天就有8人自杀。这一天后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此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股票狂跌,市场萎缩,工人失业,社会一片混乱。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比除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都要沉重,对于失业绝望的德国人来说,希特勒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1932年11月,德国选民将33.1%的选票投给了纳粹党。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执政。希特勒要为德国重夺荣耀,重建一个强大的德国,因为历史上德国有过两次鼎盛时期,他要建立“第三帝国”。(www.xing528.com)
第二,与战后协约国对德国的惩罚有关。英法虽然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遭受了重大损失,因此,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罚也比较重。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是个软弱的政权,没有建立起有效治理国家的体系,无法实现德国民族主义打破“凡尔赛体系”束缚的目标,希特勒的胜利也是德国民主失败的结果。德国不愿忍受由英法美等国操控的世界格局,要重新成为世界的重要玩家,组织严密的纳粹党比魏玛共和国政府似乎更给人以力量。
第三,与工人阶级的分裂直接相关。在转入新经济政策后,列宁认为革命形势已经不存在了,致力于搞国际统一战线,加强工人阶级的团结。列宁去世后,斯大林等人不重视统一战线,重新把推进世界革命放在重要地位。要求德国共产党加强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斗争,甚至把德国社会民主党看成是比法西斯还危险的敌人。工人阶级的分裂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希特勒的花言巧语赢得了不少工人的支持。
第四,与人们的从众心理和愚蠢有关。希特勒以敏锐的政治嗅觉和难以置信的煽动能力,让整个德国失去了思考能力,陷入了疯狂。那些选举和追随希特勒的人,许多可以被归为没有理性和愚蠢之列。曾参与除掉希特勒行动的迪特里希·朋霍费尔看到这么多德国人支持希特勒,不无感触地写道:“愚蠢是比恶意更加危险的敌人。你可以抵抗恶意,你可以揭下它的面具,或者凭借力量来防止它。恶意总是包含着它自身毁灭的种子,因为它总是使人不舒服,假如不是更糟的话。然而面对愚蠢,根本无法防卫。要反对愚蠢,抵抗和力量都无济于事,愚蠢根本不服从理性。假如事实与一己的偏见相左,那就不必相信事实,假如那些事实无法否认,那就可以把它们干脆作为例外推开不理。所以同恶棍相比,蠢人总是自鸣得意。而且他很容易变成危险,因为要使他挥拳出击,那是易如反掌的。”[2]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而不是理智上的缺陷。“他已被他人作祟,他的眼已遭蒙蔽,他的人性已被利用、被糟蹋。一旦他交出了自己的意志,变成了纯粹的工具,就再也没有什么罪恶的极限是蠢人所不会到达的了,但他仍然始终不可能了解那是罪恶。”[3]希特勒用从犹太人那里剥夺来的财富、从别国抢来的财富施惠于德国普通人的时候,他们自私地、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成为他们继续支持希特勒的动力。
第五,希特勒打着国家社会主义的旗号,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希特勒的25条党纲中有许多欺骗下层群众的内容,如取消不是靠工资得到的收入,把托拉斯收归国有,国家分享大公司的利润,取消地租和禁止土地投机,把垄断性的大商店收归国有,廉价租给小商人等。到希特勒掌权时,大资本家和工业家支持纳粹,这些措施也就不会执行了。
法西斯主义政权,对内实行极端专制,加强对人们的控制,迫害进步人士;对外进行侵略和扩张,希望建立庞大的帝国。由于这种思潮的极其反动性,“法西斯主义毕竟不曾发展成一股重要的运动,最多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被德国占领的欧洲地区鼓动那些与德国狼狈为奸之人罢了”。[4]在德意法西斯扩张的过程中,在其征服的地区,如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法国等,扶植了一些法西斯政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