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艰难复苏,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带来各种新的不确定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面临不稳定的外部环境时,要积极把握“十四五”时期对外开放的新趋势,改革和开放互相促进,为全球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一方面来自疫情之后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中国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还将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践行多边主义,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重要动力。
首先,数字经济助力中国经济。随着中国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能源成本的上升,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发挥数字经济红利,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增长。中国数字经济总量和增速居世界前列,2019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1/3。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数字化,使得数字要素成为新的生产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自动驾驶汽车、3D打印、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能量存储和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新兴技术突破,将产生无限可能性,并深刻改变着商业模式、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等各个领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非接触的线上经济,促使很多中小企业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以技术创新驱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以新业态和模式创新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对冲疫情、平抑风险的经济“压舱石”。2020年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8.2%、14.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5.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1%,各项增长表现超过其他产业同期水平,在全国经济由负转正中的牵引作用凸显。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比如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揭牌成立,北京、深圳先后提出探索建立数据交易中心或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
数字贸易和数字规则成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新亮点。一方面,在数字技术应用、数据跨境流动和数字监管等方面的规则、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开放和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在2020年11月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发挥数字经济的作用,加强数据安全合作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弥合数字鸿沟。在2020年11月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论坛中,数字化防疫抗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成为中国与各东盟成员国经验交流重点,并就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达成诸多产业合作意向。另一方面,随着服务贸易的不断创新,中国在通信服务、数字内容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数字贸易出口增长强劲,数字贸易成为对外开放的核心议题。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不仅能推进区域内货物贸易发展,更能助力该数字贸易领域的合作和发展,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内将电信、电子商务等数字贸易议题纳入其中,成为各协定国高水平开放合作的重要领域。
其次,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占全球市场规模较大,在商品贸易方面,中国成长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大幅提升。但是也要看到目前中国货物对外贸易以出口为主、服务对外贸易以进口为主。202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2.16万亿元,贸易顺差扩大至3.7万亿元;1—11月,服务进出口总额有所下降,主要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但服务出口表现明显好于进口,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此外,在直接投资方面,虽然增速较快,但是在投资领域和投资收益方面都有较大上升空间。在全球价值链制造环节,中国所处分工层次持续上升。2018年中国单位出口所创造的增加值上升到0.7以上,但相较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0.85左右,仍有明显差距。在品牌、营销、研发等全球价值链的服务环节,中国在全球经贸合作中的层次也在不断上升,但与发达经济体之间仍有差距。从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能力来看,中国大型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与全球大型跨国公司平均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高质量对外开放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表现,未来中国要顺应全球化潮流,继续扩大和其他国家在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开放促改革,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一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除了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还要积极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政府采购等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和改进,推进制度性建设。通过制度性开放,促进国内外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二是在对外开放领域方面,在继续扩大制造业、采掘业、农业领域的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重视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在更多领域取消外资占比限制,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最大限度地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过去重视“引进来”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既重视引进国外企业直接投资,又重视中国企业“走出去”到国外投资。
再次,积极践行多边主义。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特别致辞中说到,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经济遭到疫情重创和全球化遭到质疑的情况下,中国明确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践行多边主义,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增强了信心和动力。一是积极推进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不仅要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改革,还要积极参与多边和双边投资贸易协定,不断贡献中国参加全球治理的新理念和新方案。二是继续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自2013年以来,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不断创新高,2020年达到9.37万亿元。未来要积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积极调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合作。除了基础设施等项目投资外,还要加大在数字经济、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科技合作等领域的投资。三是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长期以来,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为我国前五大贸易伙伴。2015—2019年,欧盟一直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0年,中国对东盟货物进出口额再创新高,东盟超过欧盟,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12月30日,历经7年共35轮,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中国未来将更多地参与高标准贸易与投资规则的制定,推动全球化健康持续发展。另外,2020年12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签署也为中国贸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www.xing528.com)
[尤 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
【注释】
[1]蔡昉:《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贡献——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6期。
[2]程承坪、詹昱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世界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