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凭借坚船利炮开辟殖民地,将世界大量的财富聚集到了欧洲。欧洲拥有优越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权势,不仅欧洲的意愿和事态对外部世界的影响远甚于外部世界对欧洲的影响,而且几乎所有的非欧地区都先后沦于欧洲的统治或支配之下,欧洲列强大体左右了世界政治的基本格局。
19世纪大部分时间,欧洲大陆总体和平为欧洲的繁荣奠定了基础。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确立均势格局之后,5个欧洲强国——奥地利、英国、法国、普鲁士和俄国——为国际政治体系带来一个相对和平时期,即所谓的“欧洲协调”。直到1854年英法与俄国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那场战争中奥地利和普鲁士保持了中立。在其他短暂的地方性战争中,5个大国中的某些国家也保持了中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超过30次的会见,使这个集团成了一个志同道合的领袖俱乐部,而且通过这些会见,它们既为新欧洲国家的独立赋予了合法性,也为殖民国家对非洲的瓜分赋予了合法性。[1]
19世纪下半叶,欧洲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工业化进程上。英国逐渐在欧洲诸国中脱颖而出,成为工业化的领头羊,在煤炭、钢和铁的产量上,以及在手工制品的出口方面,都超过所有竞争对手。另外,英国成为金融资本的源泉、欧洲大陆的银行家,并且在20世纪成为整个世界的银行家。[2]
英国当时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贸易强国,英国的进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在1860年超过了30%,在1890年达到20%。英国是制成品和服务的最主要的出口商,也是对进口食品和原材料永无餍足之时的消费者。殖民利益促使英国建立了一个复杂的经济体系,将资源和财富汇集到本土。英国在整个19世纪都倡导“自由贸易”理念,尽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继续奉行保护主义政策。贸易促使英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并在全球建立了一系列战略性的海军补给基地,以保护商业和军事通信的关键线路。
在19世纪,英国依靠推行上述经济政策,增强了权力,提升了国际地位,成为世界霸主。到1870年,英国的人均GDP为3190美元,世界第一(当时美国为2445美元),英国从1820年到1913年保持了2%的年经济增长率。这个岛国还得到了另一项政策助力:采用英镑作为全球储备货币,使英国有能力制定国际经济规则和规范。1860年至1914年,世界贸易的约40%是以英镑计值和结算的。英国还通过建立和维持世界上最大的海军来支撑其整个19世纪的商业帝国。(www.xing528.com)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凭借着先进的生产技术取得了高效的生产率,产品成本大大降低,产量不断提高,因而可以冲破各国的关税壁垒实行倾销,所以英国当时被称为“世界工厂”,同时也确立了英镑的金本位地位。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除英国之外,欧洲大陆的德国也逐步走向强盛。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意志诸邦国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洗礼,封建因素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各邦统治者为稳定自己的统治,纷纷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旧的领主制度逐步瓦解,国家政权逐步强大起来。因此,进入19世纪以后,德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较之以往更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展开。以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为特点的农业改革,为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和充足廉价的劳动力。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独立的经济体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资本主义工厂工业在德国全境得到普遍发展并取得了统治地位。普法战争中,德国从法国勒索50亿法郎的军事赔款,吞并拥有丰富煤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为发展工业增加了巨额资金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德国由此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统一后大约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德国的所有工业指数都超过了英国,其GDP短暂成为世界第一。德国崛起比英法等国晚,此时,列强已瓜分完世界上绝大部分殖民地,并完成了工业化,制定了国际规则,主导着国际秩序。德国要想突破地缘格局的限制,只能打破既有的国际秩序。
工业革命为欧洲国家提供了使之得以从事领土扩张的军事和经济能力。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受经济收益的驱使,需要为工业制品寻找外部新市场,并获取原材料以支持工业增长。19世纪末,几乎整个地球都被置于欧洲国家的“统治之下”。英国是最大的和最成功的帝国主义国家,即使像葡萄牙和荷兰这样小的国家也在海外拥有重要殖民地。[3]这时的欧洲无比辉煌。然而,20世纪之初,欧洲的荣光逐渐消退,欧洲的权势在大西洋彼岸的一个新兴国家崛起的衬托之下,渐渐显得黯淡无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