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康
面对上级新要求、竞争新态势、发展新形势、群众新期盼,近年来温江教育已滞后于温江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形势逼人。要改变温江教育现状,真正让温江教育成为“三宜国际化卫星城”建设的着力点和动力源,走在全市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前列,成为省市乃至全国的“靓丽名片”,温江中学作为温江教育的龙头学校,责无旁贷地担有“教育兴则城市兴”的首要重任。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不辱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全区人民的教育重托,为不辱振兴温江教育的光荣使命,温江中学将紧紧围绕我区“三宜国际卫星城”发展新战略和“宜学温江,卓越教育”的温江教育品牌发展战略新构想,理性审视和反思现在,科学谋划和设计未来,以“课程、课改和课题”为抓手,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发展中的现实瓶颈,勇立教育改革潮头,进一步彰显“温中教育”的高品质,充分发挥名校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为我区打造“宜学温江,卓越教育”的品牌,做出更大更新的贡献,办人民更加满意的优质教育,引领全区教育真正成为“三宜国际化卫星城”建设的着力点和动力源,更好地服务于温江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一、温江中学的现状
(一)学校基本情况
温江中学地处古鱼凫王国腹心地带、国际花园城市——成都温江,始建于1927年,20世纪50年代成为温江地区重点中学,80年代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中学,2001年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验收,成为四川省首批国家级示范学校,2013年被评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学校。
2007年9月,学校完成了高初中剥离,学校发展成为一个集温江中学、温江中学实验学校、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温江中学国际实验学校于一体的集团化办学实体。2013年9月,温江中学与温江中学实验学校、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完全剥离,发展一所完全的高中学校。
完成剥离后的以高中为主体的温江中学,坐落于温江区新城区花都大道,占地150亩(1亩≈667平方米),有66个教学班,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设施一流,功能完备,师资雄厚,藏书丰富,现代、大气而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在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特长生培养、新课程改革、国际化办学、高考成绩等各方面,都已实现新跨越。
(二)学校发展优势
温江中学具备了在四川省实现高品质名校发展的独特优势:
优势一:办学实力雄厚,具备发展高品质名校的坚实基础。温江中学是一所有着88年厚重办学历程、光辉教育业绩和优秀教育管理的学校。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有共和国的将军、科学院院士,亚运会冠军以及成千上万的国家建设人才;先后荣获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体育红旗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基层单位、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四川省示范性标准化学生食堂、四川省绿色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四川省示范家长学校、国家高水平举重后备人才基地、成都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成都市示范性学生公寓、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校、成都市阳光体育运动示范校、成都市校本教研引领学校、成都市高中新课程菜单培训学校、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学校、成都市优秀家长学校、成都市篮球传统校、成都市国学诵读示范校、成都市女子足球三级班训练基地校等殊荣,已成为了全国素质教育实验基地、中陶会中学专委会秘书处所在单位、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实施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北京大学青少年教育与才能培养实践基地、西师大(西南大学)“进修硕士学位”基地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基地学校”、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优秀创新人才培育实验学校”,在全国享有一定的声誉,具备了高品质名校发展的现实基础。
优势二:云集优秀教师,具备发展高品质名校的人才优势。温江中学以名校独有的开放、包容,云集了一大批来自全省及至全国的优秀教育人才。学校现有成都市教育专家1人、四川省特级教师3人、成都市特级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有高级教师109人、中级教师104人,获市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名教师)荣誉称号22人,获区级以上荣誉称号的120余人,具有发展高品质名校的人才优势。
优势三:具有光荣传统,具备发展高品质名校的优秀品质。温江中学八十八年的历程,是一代又一代温中人书写的一部温江中学光荣发展的教育史诗。这部教育史诗,承载着温中人无私奉献、呕心沥血、敬业爱生、励精图治、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温中精神”,温中人对“温中精神”的秉承、光大与发展,是温江中学再创辉煌的源泉,也是温江中学不断开创美好未来、打造高品质名校的基础条件。
优势四:勇立改革潮头,具备发展高品质名校的进取精神。温江中学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就锐意改革、开拓创新、超越自我,率先在全国响亮提出了“三主和谐”素质教育办学思想,并躬身研究和践行“三主和谐”教育模式,通过走群众性教育科研之路,成功建立“三主和谐”教育模式,并荣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6年,温江中学在秉承“三主和谐”办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发展”的办学理念,成功迈出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之路,其研究成果荣获成都市第十五届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3年,温江中学继续传承光荣,发出了“迈向温中教育强大梦”的温中发展最强音,提出了“4321”办学思想,从课堂教学的“三转变”入手,以“课程、课改、课题”为抓手,正在向着“温中教育强大梦”进发。温江中学这种激流而进、逆流而上、开拓创新、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勇立改革潮头的精神,正是发展高品质名校必须具备的进取精神。
优势五:领导重视、社会关注,具备发展高品质名校的良好环境。温江中学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温江中学的发展给予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学校具备了发展高品质名校的良好环境。
(三)学校发展瓶颈
近年来,温江中学在高品质名校发展中面临着如下现实制约瓶颈:
瓶颈一:名优学生“优”而不“名”。高品质名校每年必须要有一支名生团队来支撑,但近几年来由于四七九扩张等原因导致优秀生源流失严重,每年全区前十名优生基本全部流失,前五十名优生流失达35名左右,出现了清华北大“高原效应”,没能很好地满足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全区人民对温中优质教育的强烈渴求。名优学生“优”而不“名”,已成为制约温江中学高品质名校发展的最大现实瓶颈。
瓶颈二:教师队伍“优”而乏“名”。高品质名校一定要有一支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教师团队支撑,但目前温江中学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教师数量不多,尤其是有足够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名师”和“名家”严重缺乏,加之教师团队中仍有部分教师工作标高不够、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进取意识,不足以支撑温江中学高品质名校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制约温江中学支撑高品质名校发展的人才瓶颈。
瓶颈三:缺乏灵活应对激烈教育竞争的机制。面对激烈的生源与师源恶性竞争,缺乏灵活的能有效解决“全区优质生源流入与留住”问题的制度保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没有真正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名优生群体培养的导师制、专题化、个性化培养与发展机制等相关运行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缺乏名优教师“引得进来,留得住”、骨干教师成长等高品质名校发展的政策、经费保障、制度保障机制,形成了制约温江中学高品质名校发展的制度瓶颈。
瓶颈四:学校硬件难以适应新高考改革要求。2017年新高考改革实施在即,将倒逼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走班制、小班化、个性化教学将成为必然。温江中学要适应新高考改革要求,需要增加很多与培养学生成才相适应的功能室和功能设备。目前,温江中学的硬件无法适应新高考改革要求,无法满足高品质名校发展的新需求,已成为制约温江中学高品质名校发展的硬件瓶颈。
二、对发展高品质名校的战略性思考与对策
如何让温江中学这所名校传承光荣,实现“温中教育强大梦”,铸就全国知名的靓丽品牌,更好地服务于全区“三宜国际化卫星城”发展战略,办全区人民更加满意的优质教育,已成为当代“温中人”必须深入思考和创造性探索、实践的重大课题。对此,特提出如下战略性思考与对策:
(一)战略定位
温江中学战略定位是“高品质名校”:名师汇集、英才辈出、享誉全川、具有教育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的一流学校。
(二)战略目标
坚持“文化立校、特色立校、质量立校,依法治校、科学治校、民主治校,管理强校、科研强校、改革强校”的“三立三治三强”的办学新思路,全面培育“以德树人,崇德尚美,追求卓越,勇争一流”温中高品质名校发展新精神,努力建构温江中学高品质名校发展育人育师体系、学校发展创新体系和素质教育管理考核测评体系,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影响力强、特色鲜明、能“辐射一片,带动一区”的高品质示范性高中。
1.硬性指标
(1)每年有北大、清华硬上线,力求多上线。
(2)2016年重本率突破25%,力争达到30%;每年净增5%,2018年达到重本学生升学率达到40%;2018年后,力求将重本上线率稳定在50%以上。
(3)每年本科硬上线率稳定在80%以上。
2.软性指标
(1)构建起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门类齐全的课程体系、素质评价与实施体系。
(2)高标准完成学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和四川省科研资助金课题《课堂教学“三转变”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成功实现课堂教学的变革与转型。
(3)完成名优教师、教育专家培养体系的建构,构筑名师培养高地,让一大批名优教师脱颖而出。
(4)完成高品质名校管理体系改革与建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高品质名校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和发展体系。
(三)总体思路
以改革为内生发展动力,以政策为外生发展条件,以课程体系建设、用人制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和科研课题研究为抓手,全力推进高品质名校战略的全面实施。
(四)主要举措(www.xing528.com)
举措一:科研引领,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形成学校内生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我校承担的四川科研资助项目课题“课堂教学‘三转变’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为载体,着力从“学校管理引领学校发展,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学校发展硬实力,班级管理改革与教师培养体系建设助推学校发展”三个维度,全方位深化学校改革,形成学校高品质名校发展新动力。
1.改革学校管理体系,激发管理活力
——在深入推进学校管理精细的基础上,按照“定员定岗定责,能者多劳多酬,竞争有序,调动和激励所有教职员工积极性”的人性化与约束性相结合原则,以“强力推进依法治校、科学治校、民主治校”的制度建设为抓手,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力求达到“差异发展,激励竞争,能人能绩,形成合力”的学校管理新要求,形成内生发展动力。
——积极力推“学校行政高层次决策,年级组低重心运行”的“扁平化”管理理念,深化学校行政管理体系和年级组管理体系改革,在“条块分割,扁平管理,构建学校决策信息扁平、互动机制,优化学校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基础上,对年级组管理做到“引入竞争,简政放权,捆绑评价,科学考核”,进一步激发年级组的管理活力,力求形成学校管理“事事有人管,人人都抓事,事事管到位,人人出成效”的管理效应,实现“管人”与“管事”的科学结合。
2.改革课程课堂,形成改革活力
——积极构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并按照学生德育核心素养培养指标体系,科学规划、编制、实施具有温江中学特色的集“理想课程、人生规划课程、人生成长体验课程、行为规范课程、自我激励与管理课程”于一体的德育课程新体系,通过走德育课程化之路,改变学校德育“灭火队”角色,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真正让“以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积极围绕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指标体系,创造性地开发温江中学校本课程,形成学科特色突出、门类齐全、科学与人文相融合、富有生机与活力、独具温江中学名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进一步营造温江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课改激励机制,从点上突破,由点及面,全面深化温江中学课堂教学深度改革,彻底转变与新课改不相符的传统课堂和传统教学,彻底消除温江中学的低效、无效课堂和低效、无效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促进温江中学高品质名校发展的实践性研究行动。
——改革温江中学现有的赛课机制,探索、建立集约、高效的温江中学常态化赛课机制,真正让赛课常态化、经常化,形成“以赛促研,以赛促改,以赛促质”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氛围和研究合力,让教育科学行动研究真正成为课改催化剂。
——改革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与新课改精神相符合、与温江中学内生发展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形成学校改革与发展新活力。
3.强化班级管理改革,形成发展新动力
——按照“立足特色,科学高效,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原则,从班级小组建设、班级公约、班级精细化管理制度、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特色建设、班级育人体系建设和班级精神培育等各个层面,全面深化温江中学班级管理改革,形成“我的班级我做主”的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管理精细、文化浓郁、活力迸发的班级管理新体系,真正让班级管理改革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大助力,让班级管理改革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形成改革发展新动力。
举措二:外引内联,围绕新高考制度改革,形成学校发展内生活力
切实对新高考制度改革的研究力度,积极围绕新高考制度改革,采取外引内联的方式,切实加强招生研究,推进实施名师队伍和名优生团队培养体系改革,探索育人新路径,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新实验活动,形成学校发展内生活力。
1.切实加强招生研究,把好优生培养输入关和输出关
——充分利用好省、市、区招生政策,积极做好全区初三品学兼优的特优生和外地名优学生选择温江中学入学的动员、宣传工作,组织好温江中学清华北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班的招生激励、考核测评和考核评价等相关工作,积极开展好高初中衔接教育。在把优生培养阵地前移的基础上,切实做好挖、保重点生源等相关工作,力求从源头上把好优生的输入关。
——加强清华北大等名校招生政策的研究,充分利用清华北大等名校招收国防生、空军招飞、针对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优秀学生的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博雅人才培养计划(北大)、领军人才选拔(清华)等有利招生政策,创新名生培养体系,力求实现名生多途径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
——建立完善清华、北大高校招生的信息沟通与服务机制,积极做好与高等院校特别是985以上的重点名校、各级招生考试和高考命题分析培训机构、专家团队的对接与联络工作,切实从政策咨询、信息提供、引导选校、组织培训、学校推荐等各个方面,切实为我校学生参加高考和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等服好务。
——认真做好我校名优学生培养规划,建立名生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明确、细化名生核心能力培养阶段性目标,建立名生核心能力培养精细化、精准化的管理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名生培养导师制,建立名生元认知心理干预机制、问题发现机制、问题处理机制、自我激励与管理机制和名生个人成长精准管理与评价机制;在创造性地开展学科俱乐部、卓越俱乐部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成立创造发明俱乐部,积极探索专题化、个性化的有利于名优学生能力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新途径,进一步深化名生培养方式改革与创新,按照新高考改革要求,建构名生培养新体系。
2.改革名师培养体系,让名优教师“真名”
——认真做好学校高品质发展名师培养中长期规划,创新名师培养、管理、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加强温江中学名师工作室硬、软件建设,积极开展“名师优课”“名师讲座”“名师沙龙”“名师听课”“名师送教”“名师晒课”“名师论坛”“名师科研”等活动,不断扩大学校名师在国家、省、市、区和学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并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名师由“名”向“家”转变。
——充分依托北大老教授协会、北师大区域均衡教育研究中心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团队,邀请在高中教育领域有着极高影响力的全国名师到校讲学、授课、问诊和指导,并与他们签订教师定向培养合同,设立温江中学导师工作室,让全国名师与校内清华北大基地班每个学科的1-2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建立师徒关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全国名师对校内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导师制”培养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师教师团队。
——充分发挥温江中学教师发展学校的育师功能,创新青年教师培养课程和机制,开发青年教师基本素养课程体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建立完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全面深化改革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形成发展通道畅通、激励考核到位、渠道多样、途径多元、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务实高效、特色鲜明的温江中学青年教师培养新体系,切实开展好主题性强的专题化青年教师学习沙龙,促进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的快速成长。
举措三:争取支持,围绕学校高品质发展,形成学校发展有力保障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财力支持。区委十二届第八十七次常委会同意将温江区花都大道西段398号的10.09亩(约6730平方米)划拨给温江中学高中部作为综合功能用房建设项目用地规划,高质量完成占地67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435.62平方米(教学办公大楼建筑面积9042.50平方米,学生宿舍大楼建筑面积约6393.12平方米)的项目工程建设,认真做好10层教学办公大楼提供的实验室(1、2层)、通用技术教室(3、4、5层)、教学办公室(6层)、社团活动室(7层)、校史陈列室和艺术展厅(8层)、学校交流室(9层)和科研室(10层)的使用设计与规划,用够、用好学校综合功能用房,解决好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功能用房不足的现实矛盾,为学校高品质名校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性条件。
——积极围绕高品质名校发展,从培育考入清华北大名优学生团队以及学校高品质发展各个层面,探索建立一套能高效运转、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为成功推进实施高品质名校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机制保障。
(五)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温江中学要实现高品质名校发展战略,急需上级领导协调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优质生源的保障问题。制定优质生源保障的相关政策。建议将全区前150名初三优秀学生是否升入温江区的高中就读(主要是进温中就读),纳入对初中学校考核评价,并建立相关考核评价机制,尽量力保优质生源不流失。
二是高品质名校发展的经费保障问题。为温中高品质名校建设单列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解决学校聘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的薪酬(温中骨干教师的指导费)、专家专题培训指导费、高考成果奖、清华北大特优生培养教师专项奖、外地优质生源专项奖等,为温江中学高品质名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三是高品质名校发展的政策保障问题。为温中高品质建设提供政策支持:由区上主导并设立温江中学奖教奖学基金,允许温江中学在编制总数内自主招聘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经实践锻炼工作业绩优异者经考核转入编制内。温江中学生源保障机制、温江中学骨干中青年教师导师培养机制等。
四是高品质名校发展的硬件保障问题。恳请区领导及时协调解决温江中学消防队旁边功能用房建设用地的土地办证、项目工程建设的及时启动,以及配套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添置等,为温江中学高品质名校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
[名词解释]
三主和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
三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
4321办学思想:四大办学理念、三大办学策略、两大工作要求、一个办学目标。四大办学理念:一是文化立校、民主治校、实干兴校、创新强校;二是科学、民主、开放;三是办学高质量,队伍高水平,管理精细化,学校有特色;四是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从超越走向卓越。三大办学策略:一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尊,建设和谐“细胞”,即建设和谐年级组、和谐教研组、和谐处室、和谐班级;二是常规工作持续抓,重点工作协同抓,创新工作重点抓;三是打造品牌年级、品牌学科、品牌班级、品牌教师、品牌学生。两大工作要求:一是充分发挥干部带头作用、党员示范作用、名校引领作用;二是规规范范,整整洁洁,干干净净。一个办学目标:最大范围满足学生成才愿望,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幸福追求的需要,最大限度实现学校最优发展。
课堂教学“三转变”:变“讲堂”为“学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变“听中学”为“做中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变“个人学”为“大家学”,让学生学习增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