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学习型学校组织可以根据以下基本思路实施和推进:
第一,明确追求目标,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中所有成员都共同持有的并愿意为之付出和奋斗的远大目标和意向。获得组织成员高度认同的共同愿景,能够把组织内部成员高度融合起来,形成组织结构的一体化,凝聚组织内部的全部资源和力量,主导组织的全部活动和行为,把组织力量朝着共同的目标引领。当组织明确了集体目标追求,建立的大家认同的共同愿景之后,这个愿景就会把组织内部的成员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驱动力量,一步步引导着组织的全体成员朝着共同的愿景和目标而努力。相反,如果没有共同愿景的组织,或者愿景得不到大家认可的组织,其学习的能力和效果则会大打折扣,难以产生创造性的学习成果。
传统的学校组织建设是以“强迫”和“控制”为导向的,学校组织管理是为了“控制”教师和学生,使他们“被迫”遵守所谓的制度和约束,并“强制”去实现组织目标。这种组织管理方式没有考虑的组织成员的真实感受和内心愿望,不顾大家的需求和利益,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引起组织成员的反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组织成员也只能是敷衍了事,没有形成真正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构建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就是必须改变这种以“控制”为导向的组织管理结构,形成以“共同愿景”为目标导向的新型组织结构,以此来团结组织成员,凝聚组织力量,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体愿景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需要强调的是,共同愿景的确立和形成,需要兼顾个人愿望与集体目标,兼顾个体利益与组织利益,充分调研,充分论证,多方征求意见,最终提炼出大家都普遍认同的共同愿景。
第二,重视团队学习,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学习型组织的一大特征就是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学习型组织颠覆了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管理结构,采取了“扁平化”的横向的、网状组织管理结构,减少了管理过程中间环节,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组织管理的效率。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中,组织成员之间的“屏障”消失了,尤其是上下级之间的强制关系消失了,这为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机制,更有利于发挥集体学习的功能和作用,密切了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了组织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www.xing528.com)
第三,改变心智模式,学会系统思考。由于成长环境和教育水平的差异,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心智模式,在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组织成员原有的心智模式,使其站在集体的角度,学习系统思考问题。所谓心智模式是指根植于个体观念之中的个体对自我、他人、组织其周围世界的各个层面的假设、成见、印象以及如何运作的固有认知。个体的心智模式往往受到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已有知识局限的影响,难以对客观世界形成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改变组织成员的固有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消除组织成员的偏见和本位主义的思想,培养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学会从组织角度出发,系统的思考问题。
第四,跳出思维陷阱,实现自我超越。在组织成员改善了心智模式,学会了系统思考之后,就应该进一步促使组织成员跳出固有的思维陷阱,实现自我的超越。跳出思维陷阱首先要善于反思;其次要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多种思维方式,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再次要拓展想象空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组织成员只有在学习和组织建设过程中,不断突破思维的陷阱,全身心地投入到组织的工作和学习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性的张力,实现个体的自我超越和突破。
第五,促进真正学习,共建学习型组织。构建学习型组织其目的是要实现组织的共同愿景,这个实现过程的关键在于实现组织成员的真正学习。一是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文化熏陶,能够有效地促进组织成员的学习热情,为此,学校管理者在构建学习型学校组织的过程中,要重视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打造,努力创建一种催人奋进、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二是要开展反思性教学。在学习型学校组织的建设中,不仅要强调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而且也同样要强调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在教学中反思,从反馈中发现问题,在相互探讨和反思中提升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本身也是教师成长和学习的有效途径。三是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现有知识的接收和学习,而且还应该是在研究基础之上的创造性学习。因此,要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行动纳入学习型组织构建的过程中来,并使研究、探索的精神贯穿于组织建设的全过程,使组织成员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成员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研究,促进组织成员的真正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