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漫画在抗战史复习中的运用:三转变课堂实践

漫画在抗战史复习中的运用:三转变课堂实践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必修1》专题二《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谈谈历史漫画在历史复习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学生集思广益,对漫画展开分析,不难发现漫画反映的是敌后战场的抗战。并通过漫画直观地感受到敌后战场的重大作用。图9三、抗战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而结束。

漫画在抗战史复习中的运用:三转变课堂实践

汪霞

复习,顾名思义,就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再现和回顾。复习不是新课的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和框架,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但学生在上复习课时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复习效率也不高。这就需要老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复习历史的兴趣,向40分钟课堂要效率。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历史复习中引入漫画这一元素,利用漫画的夸张性、趣味性、直观性和探究性,重新整合教材的内容,变单调的“重复”为生动积极的“再现”,提高复习效率。本文以人教版《必修1》专题二《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谈谈历史漫画在历史复习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日军的侵华活动

这部分内容是抗战史的第一部分。日本侵略中国是早有预谋,从侵略东北到侵略华北再到上海都是通过一个个精心谋划的事端蓄意挑起的。主要知识点是三次侵华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如果按常规方式复习,学生势必很快疲惫。我首先就展示漫画进行复习,“以画夺人”把学生牢牢吸引,使学生由“要我学”的苦学变成了“我要学”的乐学。

(一)九一八事变

图1

图1为漫画家张仃在20世纪30年代所绘的《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张学良手持指挥刀准备率领东北军进行抵抗,蒋介石一纸命令——“不抵抗”阻挠了这一行动,在蒋的身后是狼——日本侵略者的象征。漫画讽刺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漫画的内容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很容易理解,我在复习时就直接展示漫画,再层层设问:

1.张学良为什么要举着刀去杀一头狼呢?他最后有没有成功,为什么?

2.漫画的名称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请你判断该漫画创作的时间,然后说说“童话”发生时中国各方的态度。

3.漫画二中的两个人物曾经在西安有一次对决,你知道是因为什么吗?这次对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复习的开头我就用一幅漫画、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断激发着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迅速把学生带入理想的复习状态。

(二)七七事变

图2

图2是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于1937年创作的漫画《七七与切切》。张先生利用“七”与“切”的谐音,在抗战的爆发初期就预见了日本最终会犹如剖腹自杀,自取灭亡。学生通过切腹行为能推导图中人物是日本人。“七七”很自然地就联想到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开始全民族抗战,再强大的敌人也能战胜。

我通过以下设问,引导学生复习:

1.漫画中的“七七”和“切切”分别指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漫画创作于1937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三)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

图3

图4

七七事变后,日本凭借其强大实力,不断侵略中国,先后占领了平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漫画直观地反映了这一史实,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针对这两幅漫画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日军进攻图中第二个地点时制造了什么事件?

2.结合图4说说反映了日军在侵华过程中有着怎样的行为?

3.请举出日军的这种行为最典型的一个事例。

二、抗战的过程: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一)抗战过程中的重大战役是中考的常考点,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我用以下两幅漫画,让学生回答漫画反映了抗战中的哪些战役。

图5

图6

学生通过图5中的文字提示马上就能“抢答”出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图6中的内容学生不会马上猜出来,通过漫画题目加上原有知识储备学生经过思考能说出是百团大战。随之我再让学生分别解说这三次战役的意义、指挥官和参战部队,这样既轻松地复习了相关知识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关于敌后战场的复习,我也通过展示漫画来实现:

图7

图8

图7反映了中共在敌后战场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给敌人沉重打击。在图8中,日本侵略者被画成了一个手持武士刀的疯狂日本传统武士,他的双脚和握刀的右手被象征抗日根据地的碑石、木桩和绳索牢牢地束缚着,无力前行,生动展现出敌后战场军民顽强抗战的精神,他们是抗战中的中流砥柱。(www.xing528.com)

设计问题:

1.上面两幅漫画反映的是抗战中的哪一战场?

2.结合图9,谈谈对这一战场的认识。

学生集思广益,对漫画展开分析,不难发现漫画反映的是敌后战场的抗战。并通过漫画直观地感受到敌后战场的重大作用。

图9

三、抗战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而结束。但是我们的思考并不能结束,还需要让学生分析理解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这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抗战胜利的原因

首先,展示一幅漫画,漫画提示是美国的原子弹打败日本让其投降的,让学生来辨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学生观察后很快能判断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美国8月投的原子弹只是加速抗战胜利的因素,并不起决定作用。那么赢得抗战胜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展示下面两幅漫画让学生从漫画中得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忆抗战胜利的其他方面原因。

图10

图11

(二)抗战胜利的意义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图12 珍爱和平

1.你能从上图中获取怎样的历史信息?

2.和平来之不易,结合抗战的胜利谈谈你对和平的看法?

通过这样整合资源用漫画作为引子来进行复习,虽然答案还是以前的答案,但创设了新的情景,就能化枯燥为生动,化干瘪为丰满,化呆板为有趣,放飞欢笑的翅膀,激活好奇的心态,吸引学生渴望的目光,展开联想的翅膀,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复习课也能深深吸引学生。

附:本文中漫画的名称和作者

图1:《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张仃

图2:《七七与切切》张光宇

图3:《能屈能伸》张乐平

图4:《杀戮》叶浅予

图5:《痛击日军》张乐平

图6:《破坏敌人的交通命脉》张乐平

图7:《游击战的威力》胡考

图8:《加强各抗日根据地建设》张乐平

图9:《日本投降》英国作家

图10:《全面抗战》张乐平

图11:《唯有军民合作,才能歼灭敌人》张乐平

图12:《珍爱和平》冯印澄

【注释】

[1]时延辉:《探究学习的理论基础》,《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05(8):126。

[2]卢家楣:《情绪状态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心理学报》,2002,34(4):3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