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倾向于把学习作为个体原有经验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加工过程。建构主义最早的奠基人当属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他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认为儿童知识的习得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而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环境的认知,从而改变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他还提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来解释儿童的认知发展,当已有的图式不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情境时,个体发展就会失去平衡,为了维护这种平衡状态,个体会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来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个体也正是在这种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变化中实现其认知发展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不是知识的转递或转移,而是学者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主动建构过程。而这种建构过程既受到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知识水平、建构的主动性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诸如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问题情境、教学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在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情境性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学应当使学生处于与现实相类似的真实情境中,提倡情境性教学。首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任务,而不能是对问题的简单处理。其次,教学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必须创设一种与现实情境相似的问题情境,并把问题解决的工具和方法隐含于创设的情境之中。再次,教师教学的过程不是把准备好的内容直接交给学生,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展示专家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为学生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并制定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和思考。最后,对于学习结果的评价和测验,融合于教学过程和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而不需要制定单独的测验。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www.xing528.com)
该模式是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教师一步步引导学习的学习,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子的线索或者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步提高,逐渐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渐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强调生生间合作的一种学习策略和方法,自合作学习理念诞生以来,就引起了全世界教育学者的关注,并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巨大影响。我国当下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也引入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并取得的较好的效果。所谓合作就是学生采取学习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小组目标,在促进每个个体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和效果。建构主义者在教学中,提倡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合作学习的方式也体现了学习的社会性,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