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
生1:诸葛亮是英雄,难道周瑜就不是英雄了吗?
师:大家说周瑜是真英雄吗?同意请举手(绝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
师:谁来先说说诸葛亮的英明表现在何处。
生2:诸葛亮说“三天后必有大雾”,他是神人。(教师板书:知天时)
生:诸葛亮借箭成功,曹操没办法追杀,诸葛亮晓得水流方向有助于自己撤离。(教师板书:懂地利)
生3:若是鲁肃把借箭计划告诉周瑜,那诸葛亮就完蛋了!诸葛亮识鲁肃人品。(全班大笑)(教师板书:识人心)
师:认为周瑜是英雄的也说说理由。(此时学生还在困惑)
师:不是有一个《赤壁之战》的故事吗?(一些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
生1:周瑜3万人马战胜曹操80万大军。
生2:周瑜巧用苦肉计诈降骗过曹操。(www.xing528.com)
生3:周瑜用风火烧敌军战船。
(学生纷纷发言)
师:现在你认为周瑜是英雄吗?(大部分学生说是)
师:诸葛亮是英雄,周瑜也是英雄?
生1:诸葛亮更能神机妙算。
生2:课文最后写周瑜亲口说一句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师:是啊!周瑜自己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诸葛亮——(指着板书让学生齐读)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师:以这三个词为内容,“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句式造句。(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时指导。)
案例分析:面对谁是英雄这样的质疑,教师静心直面“异样的声音”,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引导学生阅读交流与回忆,让其牵出课堂亮点。教师借助两种“英雄观”的争论,拨冗除杂,巧以疏导,引导学生辨别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的高明之处和周瑜“诈降计、知地利、伪装法”的不凡之处,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中让大部分学生结合文中内容说说诸葛亮是英雄的观点,借助《赤壁之战》的故事,做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使学生对周瑜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