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三转变课堂理论与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三转变课堂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全国所有高中学校都在推进课改的进程中,立足于自身办学特色,变革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叶水涛还认为,这都源于衡水中学有“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四是通过改革过程评价、学业诊断评价与考试评价体系的方式,建立了科学多元评价体系与诊断体系。

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三转变课堂理论与实践

目前,全国所有高中学校都在推进课改的进程中,立足于自身办学特色,变革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河北衡水模式

河北衡水中学科学主义的教育管理运用到极致,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校管理三大领域进行改革,探索创造出了独特的“衡水模式”,做到了“教师的教是有激情、负责任、高效益的教学,学生的学是自主、自觉和创造性地学习,学校管理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刚柔相济,双管齐下”,创造了轰动全国的“衡水效应”。尽管“河北衡水模式”备受争议,其军营式管理也遭到了许多专家和媒体的强烈批评,但衡水中学却在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向大城市集中、向省会城市集中的形势下,在一个经济欠发达、交通欠便捷地区,能够将学校办得风生水起,甚至以压倒性的优势独领风骚。2014年高考,河北衡水中学一本上线率86.6%,二本上线率99.3%,10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包揽河北省文、理科状元。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学习与借鉴吗?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认为,衡水中学的成功在于:以个人前途、家庭明盼和民族命运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唤起青春少年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促使他们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强大的内驱力。衡水中学的教育与管理有三个着力点:一是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将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生活化与体验化,使之成为学生努力拼搏、追求卓越的永恒动力。二是科学管理的一丝不苟与人文关怀的丝丝入扣相结合,使教师的爱心、职业尊严与学生的责任及理想追求交织成生命的乐章。三是教学训练的切实有效,社团及班级活动的丰富多样,使乐观精神、成功体验、阳刚气质融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生命发展之中,成为学校生活的主旋律和广大师生的文化自觉及生命自觉。

叶水涛还认为,这都源于衡水中学有“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衡水中学的“卓越”是不流于世俗,不甘于平庸,不止于优秀。它既包含着校长执着的理想,又包含着全体师生员的自觉追求,还包含着学生精神状态非常饱满,有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朝气。衡水中学的教是有激情、负责任、高效益的教学,是教会学生学;学生的学习是自主、自觉和创造性地学习;管理,既是精细化、科学化的,又是人性化的,刚柔相济,双管齐下。

衡水中学提出了“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给学生终生难忘的教育、把学校建成精神特区、管理就是服务和沟通、校园应该成为激情燃烧的乐园”五个教育理念,注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并举。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它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和项目活动,造成同伴影响的共振效应,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教育的体验,这便是海德格尔所说的那种心灵遭遇。

(二)河南西峡一高模式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一高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牢牢抓住学生在高效率学习生成的两个关键环节——疑和探,通过走校改、班改、课改一体化的学校整体改革之路,成功建构了“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的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课改实践,成功创造了享誉全国的农村教育神话。高考本科进线人数、进线率及增幅实现“十三连增”,近五年为清华、北大输送了25名优质生源,高考本科进线率保持在95%以上,本科进线率稳居全市县级高中第一;700多位同学获国家发明专利,52名同学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

河南西峡一高“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是:(www.xing528.com)

第一步:设疑自探。它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归纳梳理问题,从而形成需要解决的“主干”问题(即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方式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

第二步:解疑合探。它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对于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作解决。

前面两个环节可能在课堂中反复出现,如问题自探一、问题合探一,问题自探二、问题合探二等。

第三步:质疑再探。它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主要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第四步:运用拓展。它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教师有选择地展示或补充后,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在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

(三)北京十一中模式

北京十一中紧紧抓住课改的有利契机,采取了选课走班、打破班级管理制、取消班级授课制、取消班主任和学科教室等一系列举措,颠覆了传统的课堂与教学模式,成功探索了“个性化课程”和“走班制”教学的改革之路,一举获得国家教学大奖,取得震惊全国的办学成果,教育部专门在这所学校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北京十一中的主要做法是:一是通过按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方式,开发了315门学科课程、34门综合实践课程、120个职业考察课程、170个社团828个学生管理岗位,构建了适合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二是通过变行政班变教学班,全面实施选课走班,开展学生个性化选班教学。三是通过实施“大小学制”的方式,创新学制,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四是通过改革过程评价、学业诊断评价与考试评价体系的方式,建立了科学多元评价体系与诊断体系。五是通过按照“评价体系引导+基本行为规范为底线”的思路,改革学校育人体系,构建了“全员育人,自主管理”的教育网络。课题组认为,这些原自草根的教育改革与实践成果,为我校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能为本课题研究带来很多很好的研究启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