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依据
1.传统教学模式阻碍教师专业发展
传统固化课程的十大弊病是:一是重教学轻育人——魂不附体,二是对三维目标认识不清——牵强附会,三是课堂学习目标模糊——无的放矢,四是无问题的问题——徒有虚名,五是一讲到底满堂灌——过犹不及,六是表面热闹虚假繁荣——华而不实,七是不该讨论时讨论——得不偿失,八是讨论时间不足——浅尝辄止,九是课堂生态不佳——驿动的心,十是课堂生成存疑——无言的结局。传统教学模式最终会导致教师和学生都无法进步。
2.时代在变,教育在变,课堂在变,学习在变
当今时代,新媒体、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等新事物不断涌现。翻转课堂、微课、慕课、新高考改革等影响着人们的教育思想。全国课改风起云涌,继洋思中学“先学后教”、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之后,河北衡水中学模式、河南南阳西峡一高“三疑三探”班改课改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北京十一中学“个性化课程”和“走班制”课改模式享誉大江南北。在时代剧变、教育变革和课堂改革的催生下,接纳融合、协作共进、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持续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意识,已成为学习变革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学习生态已变得更加多元。
3.课堂教学“三转变”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重点和难点
当今社会认为中小学课堂看不到人性的尊严和价值,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和自由,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扼杀学生个性。这些非议、批评与骂声,虽有过激之处,让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人很受委屈,但它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下中国基础教育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中小学并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应有的育人功效。这需要我们再度审视我们的课堂,反思我们的课堂,变革并重构我们的课堂。
在课堂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课堂的探究活动,没有主题,没有探究价值,这种形式上的探究有探究的没有实质意义。把“自主学习”变成自我学习,自我学习变成自由学习,教师主导缺位;学生展示泛滥,合作、讨论热闹。我们强调的“动起来”关键是指思维动起来,缺乏学生的独立静思的动起来也没价值和意义,这样的课堂没有效果。
当今社会认为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主要舞台在课堂,教师要实现核心素养高品质专业发展的关键在课堂。近年来,学校借全国新一轮课改之势,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用课改倒逼全校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夯实教师核心素养培养,力促教师高品质专业发展。
(二)教师依据
教师既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又是学生的教练。教师不是学生知识的填充者,教师应全方位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学习的切身感受,关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尤其是心理、情感与价值观,从学生学习的真切感受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不是在流水线上制造产品,而是用心在培育健康的人,快乐的人;帮助学生造就成功的人生。
1.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提问数量而轻质量,重形式轻实效,缺乏艺术性。
实施素质教育之后,教师接受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为追求课堂的热烈气氛,教师常常设计大量学生容易答出的问题,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有时学生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交流频繁,实际上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2)重提问而轻反馈,缺乏适当的评价。(www.xing528.com)
有些教师,上课的时候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3)提问空洞,目标不明,致学生不知如何作答。
老师在课堂设计上只关注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预设的问题也是比较空洞的,这样使得很多学生的思维陷入茫然,从而丧失了听课的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不是把新知识生搬硬套给学生,而是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有效设问,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产生冲突,进而自然扩充自身的认知结构
(4)提问不给学生思考时间,自问自答,降低了问题的思考价值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急着给予过多的解释与引导,而没有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的时间。教师单纯将授课转换为“提问—解决问题”的方式,让这个课堂成为了解决问题的课堂。
2.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课堂教学“三转变”重视“个人学”变“大家学”。长期以来,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一种担心,往往认为:这个问题我如果不讲,学生就有可能不知道或不懂,而这种不懂或不知道会直接导致学生成绩的提高,影响班级成绩的排名,所以他们选择了多讲。所以,教师要有“放手”与“放心”的思想,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所以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指的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合理正确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模式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对教师的课堂管理则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教师必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是对集体教学的补充,要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才具有生命力。很多教师在使用该方法的过程中忽略了“教”字,缺乏对学生的指导,未能很好地体现教、学合一。小组合作学习看似主角是学生,实则对教师的挑战性也大大提高,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还需要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无疑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三)学生依据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需要的是能将自己的智慧和学识融入集体,充分发挥集体作用的现代化人才,也就是说人们不仅要一专多能,而且要具备较好的协作能力、合作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更符合社会的需要。从教学的价值和意义看,课堂教学“三转变”所主张的课堂,是以“人”本身为目的的关系和意义来建构,从学生学习行为发生、学习意义获得的依据来建构,超越了“功利”,摒弃了“支配”,以美善、崇高和正义为引领,通过引导、激发和唤醒,让学生在重构学习和生活中,卓越智能、学会尊重、敬畏真理、洗涤灵魂、抚慰精神、教化人格,培养和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和高尚品性,彰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因此,课堂教学“三转变”的建构,是对课堂教学“育人”本质的回归,具有教育的终极追求情怀,承载着课堂教学的最高价值。
根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类具有天生学习的愿望和潜能,这时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决定如何学习。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以及高中生心理发展特征分析,我们大部分教师松散的教学理念与落后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中学生的需求。通过调研,大部分音乐课堂都很随意,学生慢慢地失去对音乐课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论提道:人的成长过程中包含了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求。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可替代性、直接性和现实性,教学要以人为中心,承认学生学习的起点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学习品质差异,要从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出发,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将教学生活融入学生的生命中,让每一个学生有学习的存在感和获得感,实现教学生活生命意义化。依据这一观点,课堂教学“三转变”就是“高扬学生的价值需要,以学生的内在学习品质的提高和主体价值需求得到满足为目标,从而让学生的需要得到最大实现”的一种教学主张,它既强调教师的“导”,又强调学生的“学”,并始终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主张教学要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自我调节。这些思考与主张,无疑是对“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的一种很好诠释与探索,是对现代教学论上述观点理论延伸的积极回应与探索。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重要的在学习、理解、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养成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必然要求我们的育人目标要从之前的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变为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更全面的目标。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