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在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协助者和组织者。而学生则在一定的情景下主动探究学习,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内涵
现代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学应该摒弃“先生讲,学生听”的方法,应该采取学生学、教师导的方法。学生学、教师导的思想,称为“学导思想”。体现“学导思想”的各类教学模式,称为“学导式”。体现“学导思想”的各类教学方法,称为“学导法”。这里的“学”,除了“听”这一耳受活动以外,还有答问、观察、模仿、解题、实习、实验、操作等习作活动。这里的“导”除了“讲”这一言传活动以外,还有示范、演示等身教活动,宣传、组织、布置、检查、督促、评估等管理活动;而且作为言传活动的“讲”,不限于系统解说和滔滔讲演,大量的还是提示、点拨、疏导、答疑、评点等。
这样,学生不是“听生”“听者”,而是“学生”“学者”;教师不是“讲师”“讲者”,而是“导师”“导者”。[61]
(二)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班改、课改也初见成效。但就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讲风过盛”“重教轻学”“为教而导”的“灌输式”等课堂教学行为,这既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参与”“学法单一”“学习低效”“单打独斗”“协同性差”的问题,又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课改对每一位教师来讲,尤为重要。下面作者就运用“激、探、用、悟”教学策略,就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等论述具体做法。
1.培养兴趣,发挥主体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导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既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防止出现半途而废,又能为学习提供足够的动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有兴趣,就不会把学习当着一项繁重的任务完成,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愉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课堂教学的目标、情感价值观的引领和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强大的学习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有效地过程性发展评价,让学生在学习原动力基础上,不断产生学习的持续动力,激励他们学习兴趣;通过视频、音乐和多媒体手段,不断点燃学习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学习思维从沉寂的状态中“活”起来,在不断思考与追问中,对学习产生“疑”,从而激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激”的策略的实施,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主动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内在持续动力,让他们的学习主人意识真正觉醒,并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变“讲堂”为“学堂”。
2.探究学习,发挥主体性
俗话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也非常重要。(www.xing528.com)
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学法引导。如遇到能够通过自身探究而得出最后的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解决问题,即自探;学生对自探中,不能解决或没有解决好的问题,通过生生或小组间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即合探;学生对合探过程中仍不能解决或没有解决好的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等方式,“大家”一起来探究、解决问题,即群探。
通过“探”究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不同的探究方式,建构知识、生成能力、陶冶性情。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过程具有成功感,在学习上增值增效,真正实现了由“个人学”为“大家学”的课堂转变。
3.用中学习,发挥主体性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如果学生学习了知识后不加以运用,知识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例如政治课的本质和灵魂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现在的高考试题,题型多数都设置为时政背景,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题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问题至关重要。
依旧以政治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高三后期复习中,要以高考考纲、考点和课标为依据,以时政背景为载体,设置问题与情境,引导学生能比较精准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和回答,即用准;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所采的方法实在,运用知识落实,注重学生过手,学习目标达成度高,即用实;对学生解题思路进行精确拨,巧妙引导,即用妙。
教学过程中,通过“用”策略,激发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体性,使他们能运用学习获得的新知,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过程中,检验学习目标达成度,进行学习效果的反馈和果评价,并从中获得成功感。使课堂真正实现了从“听中学”向“做中学”的转变。
4.悟中学习,发挥主体性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思维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完成情况和教与学的质量。现在的全国高考试题,除考察学生具备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外,更注重考察学生高度的综合概括能力,演泽、归纳能力等。因而,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技能水平,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必备条件。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悟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思维。引导并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体悟所学内容要义,完善知识建构,即悟义;感悟学习策略方法,内化生成能力,即悟法;领悟学习规律,实现由术到道的升华,即悟理。
通过“悟”的策略将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的最高境界,使学生在目标达到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了升华,实现了由“变‘讲堂’为‘学堂’,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转变。
综上所述,课堂改革过程中,运用“激、探、用、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转变了学生的观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实现了由“讲堂”为“学堂”;“听中学”为“做中学”;“个人学”为“大家学”的课堂“三转变”,为教学活动增值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