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转变:学堂的理论与实践

三转变:学堂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创新原则创新原则就是要在课堂中,不断地加入新鲜的元素,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把陈旧的课堂变成全新的课堂,教师认真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地叩问与反思。

三转变:学堂的理论与实践

(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原则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原则,就是在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与课程标准框架内,全体学生在课堂中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发展,这具体体现在:静待花开,给学生以体验感;激思导趣,给学生以快乐感;师生互动,给学生以主人感;问题凸显,给学生以兴趣感;激发情感,给学生以体悟感;开放多变,给学生以灵活感;动手实践,给学生以创新感;评价多元,给学生以成就感

这一原则要求,课改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习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成为发展思维的过程,成为思维创新的过程,成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成为生命体验、享受生命快乐的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原则,强调学生在个人独学的基础上,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实现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构建和自我创造的自主、科学、高效学习。

(二)创新原则

创新原则就是要在课堂中,不断地加入新鲜的元素,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把陈旧的课堂变成全新的课堂,教师认真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地叩问与反思。适时地更新观念,积极主动的投身于“变‘讲堂’为“学堂”的转变之中,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不仅是一次教材的变化,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与行为的变革,真正做到:更新理念促教改,与时俱进育人才。

课改是一场教育自身的改革,改革需要创新,创新是改革的根本。因此,实施课改最重要的原则是创新。教师需要把每堂课都当成示范课来上,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科学布局,智慧、艺术地启发、引领学生,达到高昂的愤悱状态,及时反思,提升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的能力,着力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创新人才。

(三)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是现代课堂最本质的特征。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42]探究性原则就是要从内部打破固化甚至僵化的传统课堂,构建富有积极探究精神的、开放的、互动的、生成的现代课堂。因此,探究性原则必然成为推进课改的应有之义。

探究性原则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注意五个方面:一是课前调查要准确切入;二是教学设计要高屋建瓴;三是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四是要搭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五是面对反馈要及时指导。有探究的课堂才是活的课堂。变“讲堂”为“学堂”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四)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顺序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教书教学需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和知识的逻辑顺序。具体来说包括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分别是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www.xing528.com)

循序渐进原则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做到:第一,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组织教学。第二,教师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第四,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好习惯。

(五)全体性原则

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自然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全体性原则。全体性原则,是主张教学要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机,调整学习方法,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讲堂”的限制。

这一原则,是“高扬学生的价值需要,以学生的内在学习品质的提高和主体价值需求得到满足为目标,从而让学生的需要得到最大实现”[43]的一种教学主张。它既强调教师的“导”,又强调学生的“学”。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存在,让学生个性需要和全面发展得到满足,并始终视每一位学生为课堂的主人。这很好地诠释了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实现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是教学的目标,也是对现代教学论的积极回应与探索。

(六)民主和谐原则

民主和谐原则,则是要在变“讲堂”为“学堂”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课堂之中需要建立更加民主和谐关系来改变课堂“一讲到底”的现象。这要求教师把真情带进课堂,把教师的人格魅力带进课堂,把德育带进课堂,把真善美带进课堂,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生长、思想的激进和文化的引领中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第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使学生放胆交流,敢于创新。第二,改善课堂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不仅要民主,更要多元化。第三,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设计承上启下,巧妙收尾。变“讲堂”为“学堂”要求教师善于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因为只有和谐民主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精神焕发、个性张扬,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培养优秀的人才。

(七)终身性和社会性原则

终身性和社会性原则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和唤醒,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学会尊重、敬畏真理、洗涤灵魂,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和高尚的品性,彰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从教学的价值和意义看,变“讲堂”为“学堂”的课堂,是以“人”本身为目的的关系和意义来建构,从学生学习行为发生、学习意义获得的依据来建构,超越了“功利”,摒弃了“支配”,以崇善、尚美和正义为引领。同样,终身性和社会性原则正是对课堂教学“立德育人”本质的回归,具有教育的终极追求情怀,载现着课堂教学的最高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