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绚彩丹霞:昆明天文学史

绚彩丹霞:昆明天文学史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曾派人深入昆明,进行天文点的测候。明代,昆明还出现其他的一些天文学家,西方的地圆说开始传入昆明,云南一些城市的城楼上已使用漏刻报时,少数民族的天文历法知识继续有所发展。他创制了以昆明经纬度为基础的天文仪器“步天规”,并绘制出第一张“昆明恒星图”。

绚彩丹霞:昆明天文学史

KUNMING TIANWENXUE SHIHUA

东汉以后,随着中原的历法传入,昆明已采用中原地区的历法和干支记年月,采用中原地区的漏刻来计时。

元代,在科学家郭守敬的主持下,全国设有27个测景所,即天文观测台,其中之一就设在滇池地区。史载测景所的设置范围:“东极高丽,西至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这是见于记载的昆明最早天文观测台。当时曾派人深入昆明,进行天文点的测候。这些测景所的任务是:“凡日月薄食、五纬凌犯、彗孛飞流、晕珥虹霓、精昆云气等事,其系于天文占候者,具有简册存焉。”对天文现象进行了综合的观测。

明代,昆明还出现其他的一些天文学家,西方的地圆说开始传入昆明,云南一些城市的城楼上已使用漏刻报时,少数民族的天文历法知识继续有所发展。(www.xing528.com)

漏刻作为古代常见的计时仪器,明代在昆明各地已有较多使用。景泰年间,昆明的南楼置有铜漏,其中铭文有:“当极精致……水注箭浮,时乃无妄。”这是明代昆明城中的铜漏刻,采用浮箭漏,制作精致。说明昆明等云南重要城市的城楼上均放置有漏刻,采用铜质制作,用以计时和报时。

陈一得对恒星等天体现象的观测做出了重要成绩。他创制了以昆明经纬度为基础的天文仪器“步天规”,并绘制出第一张“昆明恒星图”。据说利用步天规对准方向,拨正日期,就可以从规上辨认当夜昆明天空出现的星宿。如果是在别的地方,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经纬度进行调整观看。

抗日战争时期,一大批天文学家来到昆明,当时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余青松认为,昆明有地高云薄、天气良好、夜晚星光明晰的条件,非常适合天文观测,因此决定在此处建立天文台。后来选址在东郊的凤凰山建立天文台,称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凤凰山天文台,设有变星仪室、太阳分光仪观测室及图书室等。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的一批著名天文学家,如张钰哲、戴文赛、李鉴澄等人都曾在凤凰山天文台做过研究工作。1941年4月,中国日食观测队成立,张钰哲任队长,亲自带队在昆明集训。李鉴澄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在当地居民中宣传有关日食的知识,并教给人们用墨涂黑玻璃来观测日食发生过程的简单方法,破除了流传在当地群众中对日食现象的迷信。1946年,天文研究所迁回南京,凤凰山天文台改属云南大学,由王士魁兼任台长,相关研究人员继续开展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