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MING YANYE SHIHUA
东汉时期,文献中开始记载昆明的食盐产地,食盐在经济和生活中开始占重要地位。
著名的盐产地有滇中的连然(今安宁)。《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连然县,有盐泉,南中共仰之。”说明当时可能还停留在对自然盐泉的利用,而没有盐井的开凿。直到今天,安宁井仍是昆明著名的产盐地。
南诏时滇中地区有安宁井,“安宁城中皆石盐井……城外又有四井,劝百姓自煎……升麻通海以来,诸费蛮皆食安宁井盐。”安宁的盐井深八十尺,应是汲卤的大口直井,产品则有块盐和颗盐两种。郎井盐井位于览赕城(今楚雄),所产的盐“洁白味美”,品质非常好,只供给南诏王室食用。
当时主要用煮卤成盐的方法,即用火力蒸发制盐。但当时所称的边远地区的昆明城(今四川盐源)却采用焚薪洗碳的方法:“昆明城有大盐池,比陷吐蕃,蕃中不解煮法,以咸池水沃柴上,以火焚柴成炭,即于炭上掠取盐也。”但贞元十年,南诏占领了“昆明”城后,“蛮官煮之如汉法也”,用煮卤成盐的先进方法代替了原来的刮炭制盐法,并设官员进行管理。(www.xing528.com)
元代,食盐是重要的经济物质,中庆路设榷税官,秩序七品,为专以职事食盐赋税的官职。由于食盐在滇池区域一带较为贵重,一些地区仍然使用盐作为货币。元代马可·波罗游历到建都(今西昌)时,看到小货币是用盐煮之而成的,然后用模型分为块,每块约重半磅,每80块值一个金币。而在边远地区,可用五六十块,甚至40块盐饼换得一个金币。
滇中亦是井盐的重要产区,以安宁盐井最为重要,明朝曾在这里设有盐课提举司。《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记载安宁盐井有4口,为大井、秀才井、石井和大界井。徐霞客游历安宁时,描述当地的盐井和开采技术:“有巨井在门左,其上累木横架为梁,栏上置辘轳以汲,乃盐井也。其水咸苦,而浑浊殊甚。有盐者一日两汲而煎焉,安宁一州,每日夜煎盐千五百斤。城内盐井四,城外墁井二十四。每井大者煎六十斤,小者煮四十斤,皆以桶担汲而煎于家。”是一种凿井汲卤,然后以辘轳提升,再用桶把盐卤挑回家煎熬的传统方法。辘轳提升一般是针对垂直盐井采用的汲卤方式。当时安宁一州,每天煎盐为1500斤。城内仍然4口盐井,而城外有盐井多达24口,反映了安宁井盐生产的兴旺。另外,滇中偏西的黑白两井也是著名的盐井,明朝曾设有盐课提举司。
清代最有特色的是河中造井技术。在《滇南盐法图》中,安宁井、黑井和景东井中都描述了在河流中间造井,把淡水和咸水分开再取卤水的图景,这是昆明少数民族对采盐技术的独特贡献。这种河中造盐井取卤水的方法,迄今只见于昆明一地有记载,是昆明人民在盐业生产的一项独特贡献。
煮盐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