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传: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何者更合适?

马克思传: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何者更合适?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德国统一“自上而下”的道路上,有两个大国似乎可以担负起这副重任,一个是普鲁士王国,另一个是奥地利帝国。而对于撒丁王国仰赖路易·波拿巴去对付奥地利的做法,马克思并无好感,他认为在法国庇护下宣布为争取意大利统一而战是民族的不幸。

马克思传: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何者更合适?

19世纪50年代末,意大利和德国的民族统一问题是当时欧洲的大事,它们也吸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注意。为了让读者对事情的由来有个大致了解,我们先来讲一点历史

意大利是辉煌的文明古国,也是近代伟大的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出大艺术家的民族。但它却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境地。奥地利、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大国在这个岛国里各插一足,把意大利弄得支离破碎,像个弱不胜衣的病夫。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在欧洲的发展,以及自由意识和民族意识的增强,这种可悲的境况必须要改变,意大利一定要实现统一,否则她就无法使自己发展。

因此,整个19世纪前半期,意大利的民族志士们一直在流血奋斗,争取自己民族的独立和统一。他们宣传呼吁,发动起义,但都一次次失败了。意大利仍然是小邦林立的局面。

19世纪50年代,北部的撒丁王国在失望的意大利人心中重新燃起了统一的希望。在这个王国里颁布了一部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宪法,推行了许多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工业、商业军事都发展起来。这些措施得力于首相卡米洛·加富尔的有力主持。他是资产阶级自由派政策的执行者,他决心用撒丁王国为基地,通过加强实力和采取军事、外交手段,“自上而下”地统一意大利。先前在起义中屡遭挫折的民主共和派们,也都纷纷把目光投向撒丁的举措了,这里面包括著名的民族英雄马志尼和加里波第。

加富尔在外交上有一套纵横捭阖的手腕。他为了赶走意大利统一的障碍——奥地利,而跑去亲近拿破仑第三的法国。他通过会谈、许愿割地直到促成联姻,把路易·波拿巴争取到自己一边来。路易·波拿巴自打“雾月十八日”政变上台以来,在国内一贯玩弄平衡术,扮演各阶级之上的公正调停人的角色,在国际上则到处以支持各民族统一独立的“解放者”形象出现。当然,他的动机绝不是像他自己标榜的那样高尚,而是卑鄙自私的。这一次,他从加富尔那里得到了把萨伏依和尼斯两地割让给他的承诺,于是就决心帮撒丁王国对奥地利打上一仗。

意大利的民族统一问题,与德国的统一也有密切联系。

德国在当时还只是一个讲德语的民族的总称,并不存在一个政治上的统一实体。它内部有好几十个王国、侯国、自由市,还有一个奥地利帝国。把这些邦国统一成一个德意志国家的意愿,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迫切了,分裂割据已经是人人都看得见的最大的民族不幸。

但这个本应由资产阶级自由派来承担的任务,现在它却不愿意承担了。为什么?因为从1848年革命中资产阶级已经感觉到,如果以民主革命的方式自下而上地争取民族统一,那就会把无产阶级召唤起来、组织起来,而这对资产阶级自己是异常不利的。因此,资产阶级自由派为自身计,现在认为最好牺牲自己的民主共和理想,满足于安心赚钱,同时仰望王公贵族,希冀由他们中间某个强有力的人物来实行“自上而下”的统一。

在德国统一“自上而下”的道路上,有两个大国似乎可以担负起这副重任,一个是普鲁士王国,另一个是奥地利帝国。奥地利是德国各邦中的大国,但落后、反动,跟不上时代潮流,由它来领导统一对资本主义发展是弊多利少。普鲁士的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得多,当权的容克贵族也不得不愈来愈多地考虑到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因此,北德资产阶级就把眼光转向普鲁士王国,把它当作自己的希望了。(www.xing528.com)

在这种形势下,德国人在即将发生的意大利战争中应该怎么办?这是个复杂的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主张用自下而上的民主革命方式来解决民族统一问题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将能建立起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共和国,对于未来无产阶级的斗争会有莫大的好处。这是革命家的思路。

从这种思路出发,马克思在文章中表示希望意大利民主主义者能有所作为,能够唤起民众团结起来,通过革命把外族统治者赶出去,实现自己的民族统一。马克思还希望,意大利一旦革命,能够成为一切被压迫民族起来反对奴役者的共同斗争的信号。而对于撒丁王国仰赖路易·波拿巴去对付奥地利的做法,马克思并无好感,他认为在法国庇护下宣布为争取意大利统一而战是民族的不幸。同时他还相信,波拿巴只要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不会再帮助意大利人了,而是会同奥地利媾和,并反过来扼杀意大利人的进一步斗争。

恩格斯根据他和马克思的共同意见,迅速写成了一个小册子《波河与莱茵河》,1859年4月在柏林匿名出版。这个小册子的宗旨是“从纯粹军事观点”来研究德国在意大利战争中应采取的立场。恩格斯在军事科学方面的才华在这本小册子里大放光彩,马克思的评价是“妙极了,就连政治问题也阐述得非常出色”[1]

这本小册子从军事上证明,德国根本不需要意大利的任何地方来保卫自己,奥地利在北意大利的统治不可能给德国带来任何益处,而只会激起意大利人对德国的仇恨。从这里,恩格斯主张“让意大利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也就是说,支持意大利摆脱奥地利的统治。但另一方面,恩格斯反对法国插手干涉意大利问题,他认为路易·波拿巴的最终目的不是波河而是莱茵河。据此恩格斯认为,战争如果爆发,德国人民应当支持奥地利保卫波河,打退法国的进攻。这是一种困难的做法,马克思随后在一篇文章里表述为:“德国人民要坚决站在意大利方面来反对奥地利,同时又不能不站在奥地利方面来反对波拿巴。”[2]这种设想是建立在这样的思路基础上的:德意志各邦同奥地利参战,可能使王朝战争转为革命,使法、普、奥等国统治者都陷于垮台,从革命中获得民族统一。

意大利战争是在1859年4月展开的。法意联军击败了奥军,加里波第的红衫军也取得了一连串胜利,意大利统一在望。正像马克思预言的那样,拿破仑第三急忙同奥国皇帝会晤,签订了停战协定,并从加富尔手里接过了萨伏依和尼斯这两块地方作“酬劳”。但这时意大利统一的大势已不可阻挡,又经过一系列政治事件和人民运动,意大利终于在1870年全部统一。

至于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并没有自下而上实现统一的热情,也没有人民运动的相应基础,于是它的统一只好在出任普鲁士首相的奥托·冯·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下,由普鲁士以王朝战争的方式一步步去实现了,我们在后面还要谈到这件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