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传》:揭示1857-1858年手稿的突破性发现

《马克思传》:揭示1857-1858年手稿的突破性发现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23]但是好景不常,马克思一家很快就受到了1857年危机的影响。于是给后人留下了著名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第VII本封里这是一部篇幅浩大的著作手稿,其中包括对政治经济学对象与方法的阐述、对政治经济学史的一系列重要人物的评析、对马克思自己的经济学发现的详细论述和对资本主义以前各种经济形态的极有价值的研究。

1856年10月初,马克思一家终于告别住了五年多的第恩街28号,搬到了汉普斯泰特路哈佛斯托克小山梅特兰公园格拉弗顿坊9号。

这次能够搬家,得益于马克思夫人的母亲去世时留给她的一笔遗产。有了这笔数目不大的款子,家庭生活毕竟暂时宽裕了一些。全家人都认为,第恩街的“旧洞穴”无论如何不能再待下去了。马克思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总算找到了现在的这栋新居。

新居是1849年建造的独门独户的新住宅,年租金36英镑,价钱可以算是相当便宜的。比起先前的“旧洞穴”来,新居“阔”得多了,宽敞、明亮,附近就是公园,绿草茵茵,景色优美,空气新鲜。尽管周围道路还没竣工,每逢下雨泥泞不堪,而且离不列颠博物馆也远了一些,但它还是让马克思一家都快活了一阵子。马克思写信告诉恩格斯说:“现在你如果来伦敦,将会看到一个像样的家了。”[23]

但是好景不常,马克思一家很快就受到了1857年危机的影响。在这次世界性的危机里,欧洲和北美到处都是工厂倒闭、企业破产、失业激增、商品过剩。马克思一家直接受到的打击,就是《纽约每日论坛报》现在每周只登马克思的一篇文章了,稿酬于是下降了一半。“这样一来,我们的钱袋又空了”,马克思夫人写道,“于是债务越来越重”。马克思又不得不向恩格斯写信呼救。

但危机仍然使这两位革命家兴奋,他们以嘲讽的心情看着资产者们怎样因危机而陷入了狼狈。恩格斯简直是有点“幸灾乐祸”地在信中写道:“上星期这里交易所的整个景象极其可笑。我的突然的异乎寻常的高兴,使当地的先生们非常生气……当然,这时我总是作令人不愉快的预言;这就使蠢驴们加倍地生气。”[24]马克思接连写了几篇文章给《纽约每日论坛报》,根据英、法、德的大量报刊材料和亲身观察,证明这次危机根本不在于种种偶然原因,而在于现代社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这两位朋友由此相信,新的一次战斗又将在不久后揭幕。

哈佛斯托克小山梅特兰公园格拉弗顿坊9号

于是,尽快完成自己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25],就成了马克思的急切心愿。

从1857年7月起,马克思开始使自己的经济学研究进入一个决定性阶段:他要把自己多少年来辛苦脑力劳动积累的浩繁资料和丰富思想,在最短时间内整理、总结出来,最后好把它们变成一部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巨著。

这是一项无比巨大的工程,马克思把它看得像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哪怕是整个房子塌下来压在我的头上也要完成。”与此同时,马克思又不得不在白天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东西养家糊口,能够给自己留下的只有夜晚。在那段时间里,在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书信里常看到这样的话:“我现在发狂似的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我的工作量很大,多半都工作到早晨四点钟”。这种远非常人所能负担的超负荷工作,又几乎从头到尾是在肝病、胆病、痔疮……加上贫困中完成的!

于是给后人留下了著名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第VII本封里

这是一部篇幅浩大的著作手稿,其中包括对政治经济学对象与方法的阐述、对政治经济学史的一系列重要人物的评析、对马克思自己的经济学发现的详细论述和对资本主义以前各种经济形态的极有价值的研究。它还不是一部像后来《资本论》那样精心修琢、条分缕析的艺术品般的著作,但确实是一座堆满了珍贵财富的思想宝库。(www.xing528.com)

仅仅《导言》这部分手稿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导言》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所作的一个总说明,但他后来把它压下来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26]。这是具有高度学术素养的作者对读者提出的高要求,为此他不惜把这篇内容极为丰富深刻的《导言》放弃了。这也体现出作者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在《导言》中,马克思首先说明,任何生产都是社会的生产,生产的一切时代都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生产一般”是一个合理的抽象。但是,在了解生产一般的同时,不能忘记各种不同社会生产方式的本质差别,研究这些差别和各种生产方式的特点,应当是政治经济学的首要任务。

马克思仔细地研究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联系。他从辩证的方法出发,反对先前经济学家们把这几个“要素”分割开来的做法。他认为,这些都是统一的生产过程中彼此联系的几个环节。他特别强调生产的决定性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同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取决于其他要素。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马克思对自己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作了详细说明。他认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与黑格尔把实在理解为自我综合、自我深化和自我运动的思维的结果的唯心主义幻觉不同,马克思认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但绝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具体是现实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通过切近深入的研究分析,人们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抽象。这时,它就是一个具有丰富规定和关系的总体了。应用这样的抽象于研究,在思维的过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使具体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起点,正是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中使用的方法。马克思认为,从简单上升到复杂这个抽象思维的进程是符合现实的历史过程的,也就是说,逻辑的方法是与历史相一致的。正如恩格斯后来指出的,实际上逻辑的研究方式“无非是历史的方式”,但它的优点在于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27]

《导言》中关于艺术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的分析,虽然还十分简略,但是兴味无穷,因为这里把唯物史观的态度与庸俗社会学的态度作了明确的区分。马克思是这样开始的:“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绝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以希腊艺术为例。构成希腊艺术土壤和希腊人幻想基础的希腊神话,是绝对不可能产生在现代大工业的时代的。因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28]。马克思把希腊艺术比作儿童的艺术,随着人类步入自身能力大大加强的成年,他们就不再能创造出儿童的艺术了。艺术仍与各个不同时代的现实相关联,但却不能作简单机械的理解。

那么,为什么这种儿童的艺术仍能给现代人以艺术享受,甚至“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29]呢?马克思的回答是,儿童的艺术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纯真性,同时也能使成年人感到愉快;“为什么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在它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不该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呢?”[30]这里,实际上涉及审美心理中的超阶级性、超时代性问题。虽然只是以比喻的方式说出的寥寥数语,但已经给后来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的深入研究开辟了前景。

手稿的主要部分,是密密麻麻写满了七大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草稿,其篇幅达到50多个印张。马克思自己说这个草稿“很乱,其中有许多东西只是以后的篇章才用得上”[31],说明这还只是供作者自己“把基本问题搞清楚”的初稿,并不准备照这样子拿去出版。实际上,它就是后来《资本论》的初稿。但它里面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又有很多是《资本论》中所未收入的,因此这部《资本论》初稿和《资本论》相比,自有其独立的理论价值。

这批手稿分成两大部分:《货币章》和《资本章》。后一章又占了总篇幅的绝大部分。成熟的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本内容,都已经包含在这里面了。

《货币章》从批判蒲鲁东主义的“劳动货币”概念开始,详细阐述了构成马克思整个经济学说基础的价值和货币理论。

《资本章》包括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剩余劳动与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资本主义的积累和原始积累、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自己的各种形式、资本主义一般利润率的形成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论述,熟悉《资本论》的读者想必对这些概念非常了解,我们也认为最好还是把它们放在后面讲《资本论》时去读。

手稿中的一个部分具有特殊的价值,这就是标题为“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形式”的一节。马克思在这一节里考察了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经济社会形态,对它们的所有制形式及其演变、解体论述尤深,并且还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历史过程提出了决定性的看法。这个部分不仅具有经济学的意义,而且对后来研究古代历史、研究东方社会的学者都有重大启发,如关于“亚细式生产方式”的论述,就成为后来各国学术界广泛争论的课题。可惜“艺术是长久的,而人的生命是短促的”,马克思无论在《资本论》里还是在晚年,都已经没有精力和时间专门用长篇来论述这些问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