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魏武帝,庙号太祖。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桓帝时,其祖父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被封为费亭侯。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於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并且有应变的本领,常好打抱不平,行为不检点。
公元175年曹操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逃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
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兵力曾达到100多万。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昌。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他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曹操
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的北方主要在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曹操统一北方后,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实行屯田制,发展生产,并督促子民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北方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受九锡,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他名义上虽仍为汉臣,权倾朝野,实际上已具备皇帝的权力和威势,但仍未篡汉自立。曹操死于公元220年3月15日,享年66岁,谥曰武王。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国的奠基人。(www.xing528.com)
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曹操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着作和《蒿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纵观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社会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馀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之家,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足以资明。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