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深远,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都有广泛影响,是最为重要的学问。经学是李光地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经学研究上倾注了很多精力,对于诸经都有涉及。不过学术界在此方面的研究还明显不足,除了对李光地《易》学研究较多之外,关于他对《诗经》《尚书》《春秋》所阐述的学说,还没有探讨,甚至鲜有涉及,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一部分主要有论文9篇。
在《易》学方面,1992年,詹石窗发表《李光地与〈易〉学》一文,该文通过对《周易折中》和《周易参同契注》两部著作的分析,研究了李光地的《易》学思想。[89]2004年,林亨锡发表《李光地易学思想及〈周易通论〉》一文。[90]2004年,汪学群在《清初易学》一书中对李光地《易》学也有关注。[91]2005年,钟彩钧发表《李光地易学方法略论》,指出李光地《易》学的性质,可以说是义理派或宋易派的集大成者。[92]2008年,冯静武发表《试论李光地视域中的〈周易参同契〉》,指出李光地的《参同契》研究,对其《易》学和理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93]2011年,杨燕在《李光地与〈周易折中〉之编修》一文中,考察了《周易折中》的编撰过程及李光地在其中所起的作用。[94]在《尚书》学方面,1988年,古国顺在其所著《清代尚书学》一书中指出李光地相信伪《古文尚书》之说。[95]关于李光地的三礼学,2000年,林存阳发表《清安溪李氏三礼学》一文,在文中论及了李光地对三礼的研究。[96]2011年,姚艳霞、章启辉发表《论李光地的礼学思想》一文,从“礼义”和“礼器”两个角度论述了李光地的礼学思想。[97]四书学方面,2008年,柳宏在所著《清代〈论语〉诠释史论》一书中,以李光地的《读论语札记》为研究对象,对其《论语》学作了阐释。[98]2011年杨华发表《李光地“朱陆兼采”学风论析——以〈读孟子札记〉为考察中心》一文,该文通过对李光地《榕村四书说》中《论孟子札记》的研究,提出李光地学术宗尚为“朱陆兼采”。[99]1996年,张民权发表《李光地与〈音学五书〉》一文。在文中,张民权论及李光地的音韵学研究与顾炎武《音学五书》之间的渊源和关系。[100]2002年,张民权又在其所著《清代前期古音学研究》一书中全面论述了李光地的音韵学。[101](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