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光地卖友修正史-李光地与清初经学

李光地卖友修正史-李光地与清初经学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光地一生中几件有影响的大事都是在他考中进士之后发生的。在李光地志得意满、回乡省亲之时,他就迎来了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考验。康熙十二年,李光地省亲,第二年耿精忠就叛变清廷,与台湾的郑锦协同作乱。此后,李光地与好友陈梦雷相商,以陈为内应,共同破敌。李光地此举,自然是十分不应该的,这也成了他人生的一大污点,也难怪被后人称为“卖友”。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成功收复台湾,实现了统一。

李光地卖友修正史-李光地与清初经学

康熙九年(1670)三月,李光地考中进士,时年29岁,四月,选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十一年(1672),授编修,充会试同考官。这次科举考试改变了李光地的命运,让他从边远的福建来到北京。此时李光地的心情是惶恐的,他在写给老师卫既齐[52]的信中说道:“畿辅日月之旁,势要鳞集,大惧堕素训而履危机,朝夜惕息,至于今日。人之所易,地之所难,是以凡百艰虞,非师门则不能谅也。”[53]他坦诚道出自己初踏仕途,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心迹。李光地一生中几件有影响的大事都是在他考中进士之后发生的。

在李光地志得意满、回乡省亲之时,他就迎来了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考验。这件事既为他带来了仕途上的益处,同时也带来很多非议。康熙十二年(1673),李光地省亲,第二年耿精忠就叛变清廷,与台湾的郑锦协同作乱。李光地身处乱境,只有先图自保,“奉亲避匿山谷间”[54]。此后,李光地与好友陈梦雷相商,以陈为内应,共同破敌。康熙十四年(1675),李光地向康熙皇帝上《蜡丸疏》,在疏中他主要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清廷平定叛乱应出奇制胜,“以急攻为主”。第二,走赣州之汀州小路,不要正面与叛军纠缠,可以达到迅雷不及掩耳的效果。第三,小路崎岖难走,应让熟悉路况的乡兵为先导,然后再让步兵骑兵跟随其后。[55]李光地疏上,深得康熙皇帝的赞赏,“深为可嘉,下部议录其疏,令领兵大臣等知之”[56]。康熙十六年(1677)三月,李光地被破格提拔为侍讲学士。他虽然获得了朝廷的奖赏,却没有提及与陈梦雷相商之事,似乎忘记了与陈梦雷“我之成功,即白尔之节;尔之节显,则述我之功”[57]的约定。李光地此举,自然是十分不应该的,这也成了他人生的一大污点,也难怪被后人称为“卖友”。[58]

康熙十九年(1680),李光地经过观察,认为郑锦已死,收复台湾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向康熙上奏“贼魁已死,子幼将骄可破也”[59],可派大臣施琅前往征讨,“征之必克”[60]。李光地的建议遭到朝中诸多大臣的反对,他们大多认为远洋征讨台湾,风险太大,很难成功。这时康熙皇帝还是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成功收复台湾,实现了统一。在收复台湾这件事上,李光地作了很大的贡献,也体现了他敏锐的眼光和用人的独到之处。然而在如何处理台湾方面,李光地就显得不那么明智了。他认为台湾遥远,沟通不便,清廷不应直接管辖,“为其地之官,亦殊不情”,而应“空其地,任夷人居之,而纳款通贡”。[61]李光地在当时虽没有国家、主权等现代观念,但放弃台湾的管辖权,让给荷兰人,也是无法让人理解的,自然也不会被康熙皇帝采纳。(www.xing528.com)

康熙三十七年(1698),李光地任直隶巡抚。在任内,李光地做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事,先后治理了子牙河、永定河,兴修水利,治理蝗灾,安抚灾民,这些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造福了当地。康熙四十四年(1705),李光地任文渊阁大学士,他先后承修编撰了《朱子全书》《周易折中》《性理精义》。李光地为官还十分注意奖拔人才,他对陆陇其、方苞、杨名时等人都有过帮助,平定台湾的施琅也是他举荐的。[62]康熙五十七年(1718)五月,李光地疾病发作,卒于任所,走完了一生,终年77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