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台剧里,诺贝尔化学回顾奖的遴选委员会有四个成员,主席是一位理论化学家,她有一位助理——一位正在读博士学位的女学生,她的专长是科学历史。在舞台上,我们听到遴选委员会开会前,两个委员之间的对话。
“干吗要把诺贝尔奖颁给一个死去的人呢?”
“我倒觉得那是蛮有趣的。”
“但是,死了的人不会报答我们的恩惠呀!”
“您说话得小心些。”
“我讲的是真心话。”
“诚然有它可以存在的时空,可不见得是在这种场合。”
“当遴选委员的工作可是够繁重的,不过我喜欢过过当遴选委员的瘾,既有权力又可听到很多八卦新闻。”
“我们的召集人竟然是一位女性。”
“她是一个很好的理论化学家。”
“我个人的经验是:好的理论科学家往往是个差劲的会议主席。”
主席来了,会议开始。
“为什么我们只有四个成员?”
“单数才可以避免坚持不下的死结呀!”
“为什么我们要选19世纪以前的化学家?”
“起码那样少几个美国候选人呀!其实,19世纪以前的化学家里只有一个是美国人,那就是在热力学里贡献很大的吉布斯(Willard Gibbs)。”
“那么发明周期表的那位俄国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如何?没有周期表,哪里有化学?(这里打个岔,门捷列夫在1907年逝世,传说1906年他差点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那么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呢?他的贡献造福全人类,谁听过吉布斯这个名字?门捷列夫这个名字呢?连拼都不容易拼。为什么不选一个瑞典人呢?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发现氧气对化学的贡献是非常大的。”(www.xing528.com)
“等一下,如果我们选舍勒,还有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呢?那么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呢?他们也都是发现氧气的先驱者呀!”
“这正是典型的诺贝尔奖遴选委员会面对的困扰,候选人的人数太多了,那么原子论之父道尔顿(John Dalton)呢?”
“那不合逻辑,先有氧气带来的化学革命,才可以谈原子论呀!”
“分享还是独得,还是得由遴选委员会来决定,不过这些已经逝世的人既然没有同侪,我们也就不必征询外界的意见了。”
“也许我们得征询历史学家的意见呀!”(我得再打一个岔,主席刻意不让委员们知道她的助理专长是科学历史。)
有一位委员问:“我倒很好奇,这三位化学家有没有机会曾经同聚一堂谈他们的发现呢?”
“这不可能吧?你简直在做梦,他们用什么语言交谈呢?”
“谁会担心一个人做梦时,用什么语言讲梦话呢?”
“那倒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专长呀。”
“怪不得他没拿到诺贝尔奖!”
主席打断他们的对话,说:“在18世纪,当时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对科学非常热衷,说不定他会把这三位化学家邀请到斯德哥尔摩向他报告他们的发现,好决定谁是真正第一个发现氧气的人。”
“但是,哪里可以找到目击他们发现过程的证人呢?”
“他们的夫人呀!”
“难道她们不会偏心吗?”
“我们等着瞧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