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中的问题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稳健的做法,是先从假设中的概念出发,系统化地、逐个概念地发展出一套问题;而非先罗列零碎的问题,然后才联系概念。这个次序很重要,不依循这个次序,难免产生遗漏、重复或轻重倒置,而且容易受到当时气氛影响。
例如在研究一种外语学习软件的推行经验时,一些问题会纠结于“难学吗”“电脑软件好用吗”“容易感到枯燥吗”这类感性倾向,另一些问题会纠结“你需要多长时间才可以进行简单交谈”“通过考试后你期望得到加薪吗”这类急于求成的心态。可是,若从概念出发逻辑地推衍,会比较容易理性地探索比较全面的问题:学习动机、困难的来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新科技冲击的反应等。研究者便可能提出以下的问题,并依可能改善的计划增减各类问题:
“你为什么会学习这种外语?”
“雇主给你们多少时间学习和练习?”
“哪些发音特别容易混乱?”
“你认为需要多长时间才可以把握简单会话?”(www.xing528.com)
这类问题,可以从有亲身学习外语经验者那里问到。至于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例如“外语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职员懂了外语后会不会改变生活方式”等,若在问卷上提出,对象只宜是专家。
预期答案要精细到什么程度得视分析的需要而定。如果分析时不需要,多余的讯息只好搁置;如果分析时才发觉搜集不全,那便失之交臂。分析时若只需定类层变值或三个分类,问卷中若问的是定比层变值或五六个分类,虽然可以合并,毕竟是浪费;分析时需要定距层变值或更详细的分类,问卷中却只求定序变值或来个两分法,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便降低。
问卷应该尽量精简。太长的问卷会吓怕对方,降低响应率。研究对象纵使勉为其难地完成整份问卷,对后面的问答却可能没那么认真,访者记录和数据整理时出错的可能也会增加。
设计时须照顾答问者的能力程度和心理。过度琐碎的问卷令人厌烦,过简或过深的问卷令人迷惑,唐突的语气或混乱的问题次序会导致答者半途而废。问题之间的承转,应该顺着对方的思路,例如时间和逻辑上的先后。容易回答的问题通常放在前面,以争取答问者的合作。例外的情况是,如果问卷中有多道难题必须提出,可以尝试先行攻坚。先解释研究的目的,得到对方赞同时便提出最敏感或尴尬的问题,通过了这一关,其余的可望势如破竹。例如访问妇女对生育的态度,若须涉及子女数目和性别、家人态度、性生活、对社会风气的反应等敏感话题,设计时即使兢兢业业,亦难免随时触雷,令答问者拂袖而去。不过若采用先行攻坚的策略,应当预期到会有较高的拒绝率,可能还要调整抽样的方法。
对于设计者来说,问卷的内容是一清二楚的,但被访者便不一样了,他们未必同样地理解问题。因此,问卷定稿前,必须在类似被访对象的人士间测试,务求澄清混乱,才正式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