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袁牧之:中国电影史上的百科全书式人物

袁牧之:中国电影史上的百科全书式人物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奉命赴北平负责筹建全国电影事业的领导机构。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出任新中国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的第一任局长,及中国文联、中国影协的重要负责人。人们称袁牧之是中国电影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一点不为过分。袁牧之在20世纪30年代共编导过三部十分成功的电影,即《桃李劫》、《都市风光》、《马路天使》。袁牧之显然主张电影要直面人生,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

袁牧之:中国电影史上的百科全书式人物

——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袁牧之

中国电影史上,有一位兼表演、编刷、导演与管理于一身的百科全书式的奇才,他就是宁波籍的电影人袁牧之。袁牧之以毕生的心血与精力灌浇和培育了中国的电影事业。由他创作、编导的电影作品几乎全是经典的精品。他在诸如电影理念、拍摄技术及艺术处理等方面,均有很多创新与独到的见地,为中国电影业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奠基人与拓荒者的作用。

袁牧之(1909-1978),原名袁家菜。他出生在宁波市区一个官商家庭,但到7岁时,因父亲去世而家道中落。在13岁时,他离开宁波到上海投靠姐姐家,就读于上海的澄衷中学,毕业后考入在沪的东吴大学。此际,他接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思想要求进步,积极参加左翼戏剧活动。到了1934年,25岁的袁牧之在夏行等人的帮助下进入电影界,成了上海电通影片公司的职员,开始撰写电影剧本《桃李劫》等,并因自编自导《马路天使》等而声名鹊起。抗战时期,袁牧之得到周恩来的帮助,从武汉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开始创建党领导下的革命电影事业,在八路军政治部电影团编导过大型历史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经党的领导人关向应的介绍,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受党的派遣与音乐家洗星海一起到苏联考察学习。其间,他与著名电影导演爱森斯坦合作拍摄过一些电影作品。1946年袁牧之回国后,正值东北解放战争爆发,他担任了接收伪满东北电影公司的艰巨工作,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保存了党的电影事业的物质基础与大量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影像资料。接着,他又担任了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作厂前身)的厂长。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奉命赴北平负责筹建全国电影事业的领导机构。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出任新中国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的第一任局长,及中国文联、中国影协的重要负责人。

人们称袁牧之是中国电影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一点不为过分。他在演、编、导等方面都有过出色的建树。就表演来看,他的演剧天赋很高。还在求学时代,袁牧之就积极投身于进步话剧的演出,其精湛高超的演艺与扮相,曾嬴得观众的一致好评。进入电影界之后,他演的角色,也是有口皆碑。他演过的五部电影,给人留下六个出色的银幕角色,创造出为人称颂的“千面人”式的艺术形象。袁牧之在20世纪30年代共编导过三部十分成功的电影,即《桃李劫》、《都市风光》、《马路天使》。在这些脍炙人口的电影中袁牧之充分显示电影作为视听艺术的特性,使之银幕语言生动活泼,摄像移影运动自如,画面镜头鲜活可感,使编、导、演、摄、美工及录音等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成为中国电影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袁牧之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作出了贡献,由他编导的电影有《中华儿女》、《赵一曼》、《钢铁战士》等。他坚持以正面的英雄形象鼓舞和激励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与斗志,为优秀的电影作品占领城乡阵地而努力工作。他所主持的许多电影新作,很受国内外观众的赞赏,反映出新中国电影的巨大成就,也为中国电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www.xing528.com)

综观袁牧之从事电影创作与电影事业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具备对电影艺术不断创新与艰辛探索的可贵精神。尽管袁牧之没给后人留下电影艺术的专著,但他对电影要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电影应具有民族气节、电影既需质朴又不失艺术超前的理念,随处可见。袁牧之显然主张电影要直面人生,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在他编导及主演的电影作品中,主人公大多不是达官贵人或时代的弄潮儿,而是一些生活在市民阶层与小知识分子中间的普通人物,形象活动的场景多为当时上海的市民生活状况。在《马路天使》、《都市风光》、《桃李劫》等影片里,常见到的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场面,其间充满着愉快、激情、悲愤与同情的笔调,常让人以精彩的画面与细节去体悟对时弊的旁敲侧击和嬉笑怒骂。影片能对社会的黑暗政治与腐败时风予以尖刻的嘲讽与抨击,人们在享受影片带来的艺术魅力的同时,又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电影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在袁牧之的电影作品中得到形象与深刻的反映。袁牧之的电影往往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处于危亡时刻,袁牧之此时的作品多激荡着民蚨的高昂斗志与不甘屈服入侵者时代精神。如《风云儿女》中的《义勇军适行曲》,表现了被压迫民族的人民不顾社会腐朽黑暗而起来互助与抗争的心态,有力地鼓舞青年走上民族自救、争取社会解放的道路,激励全国人民奤力参加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最后,此曲也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其他如《桃李劫》中的《毕业歌》,《马路天使》中的《天涯歌女》等,都唱出了人们在故土沦陷、流落他乡时的痛苦与思念,其包含于歌曲之中的哀怨、愤怒与激扬之情为中国数代人所接受与传唱。这些体现强烈民族感情的歌曲也成了歌坛流传不衰的精品。

袁牧之的作品既追求电影作为大众艺术的质朴,又呈现一种难得的艺术超前精神。首先,他努力使电影在故事情节的铺叙上显得结构完整,内容真实曲折,能引人入胜,催人泪下。袁牧之的《桃李劫》运用倒叙的方法,使故事的完整性得到保证,又浓重了影片的悲剧气氛,强化了形象的艺术感染力,极大地满足一般观众的欣赏要求。又如在影片《马路天使》中他采用了悲喜剧交融的手法,使故事中的人物与情节都与老百姓传统的欣赏习惯相吻合,在大喜大悲的审美氛围下,呈现出现代化电影与传统的民族风格相一致的艺术效果。同时,袁牧之在电影艺术的创造上,还能充分吸纳国外的电影、戏剧与文学作品中的营养成分,及时借鉴许多新出现的电影描写技巧与创作理念,并成功地运用于自己的电影实践之中。如在《都市风光》中出现过“西洋镜”的艺术构思,从而使影片的艺术情趣大增,深化了电影超前的创作理念。至于袁牧之晚年的小小环球》的创意也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从中流露出的对艺术与现实的思考及对艺术的创新与开拓意识,都值得人们深思与肯定。

(徐定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