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东学术文化名人:璀璨的文化星空

浙东学术文化名人:璀璨的文化星空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万斯同的意思很明白,即“士生必有用于当世”,生不逢时,则应“录前代之理乱,酌古今之得失,定一代之规模,建万世之长策,以承天心而拯斯民。”“经世应务”这是万斯同修《明史》的最大最根本的目的。万斯同北上修史,客居京师江南馆二十年,实现了黄宗義“四方声价归明水,一代贤奸托布衣”的期望。他的《历代史表》稽考历朝掌故,端绪厘然,黄宗羲称之为“不朽之盛事,大有功于后学”。

浙东学术文化名人:璀璨的文化星空

——史学家万斯同

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号石园,鄞县人。他是黄宗羲及门弟子,清初浙东学派重要人物之一,也是清朝第代学人的典型代表之一。他在史学、经学诗学上都有杰出的成就,尤其是对《明史》的编纂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

万斯同作为黄宗羲最得意的弟子,几乎全部继承了黄宗羲在史学研究上的成就,在明史研究上更为突出,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大师,在清代浙东学派第二代人物中最有名。万斯同自幼异敏,遍读史书,除二十史外,详读明代十三朝实录,复披览邸报、野史、家乘,熟悉明代掌故。康熙十八年(1679),明史馆开,万斯同以布衣的身份参加《明史》的编纂不署衔,不受俸。万斯同参与《明史》的目的,一是由于万氏家族世受明室之恩,“在乎报明室之世恩,哀故国之沦亡,将借以信史以俟后起尔”;二是他继承了黄宗羲学术“经世致用”的思想,是“经世致用”的表现。万斯同在致其侄万言要求“共赴国史之业”的信中,对赴京修《明史》的目的说得很清楚。他说:“今之学者,其下者溺志于时文,而不知经济为何事;其稍知振拔者,则以古文为极轨,而未尝以天下为念。其为圣贤之学,其又往往疏于经世,以为粗迹而不欲为。于是学术与经济遂判然分为两途,而天下无真儒矣,无善治矣。岂知救时济世固孔孟之家法。因谓天果有意生民,异日法治必当大变,苟无人起而任之,将何以承天而救民?”"万斯同的意思很明白,即“士生必有用于当世”,生不逢时,则应“录前代之理乱,酌古今之得失,定一代之规模,建万世之长策,以承天心而拯斯民。”所以他把自己所治之学命名为“经世之学”,以为“经世之业实儒者之要务”。“经世应务”这是万斯同修《明史》的最大最根本的目的。

《明史》总裁、大学士徐文元请万斯同“主其家以刊修委之”,而万斯同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不居纂修之名,隐操总裁之柄”,对《明史》的纂修作出了巨大贡献。明史馆“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复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待者如言而至,无爽者”。后徐文元罢去,“继之者大学士张公玉书、陈公廷敬、尚书王公鸿绪皆延请先生,有加礼”,对万斯同也十分敬重。万斯同手定《明史稿》五百卷,成为后来纂修《明史》的底本。万斯同北上修史,客居京师江南馆二十年,实现了黄宗義“四方声价归明水,一代贤奸托布衣”的期望。

万斯同治史有其独特的意旨,他认为治史“一贯征实,而不应杂好恶毁誉之见;二、以实录为本,而于杂记、短书则博观而慎取之;三、史之初稿贵详,以免不应去而去之病”。《明史稿》系万斯同的手稿本和修改本,共十二册、二百四十八篇,叙述明的列传、合传、附传有三百八十六人。十二册中万氏手稿六册;誉录本经万氏修改者三册,一册首页题“徐潮具稿”,是当年共同修史的徐潮的手稿,另有抄本两册不知撰稿为谁,统称为万斯同《明史稿》原稿。《明史稿》典型地反映万斯同的史观,才使之有可能成为《明史》的基础。(www.xing528.com)

万斯同在史学编纂的体例上也有创新。他十分强调发挥图表的作用,认为“史之有表,所以通纪传之穷,有其人已入纪传而表之者,有未入纪传而牵连以表之者。表立而后纪传之文可省,故表不可废。读史而不读表,非深于史也”。他的《历代史表》稽考历朝掌故,端绪厘然,黄宗羲称之为“不朽之盛事,大有功于后学”。今人仓修良称万斯同《历代史表》和《纪元汇考“单从体例而言,这两书都具有开创性质”。

万斯同对经学也有较深的研究。全祖望《万贞文先生传》:“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侍郎因请先生纂《读礼通考》一书,上自国恤,以迄家礼,十四经之笺疏,二十ー史之志传,汉唐宋儒之文集、说部,无或遗者。又以其余为《丧礼辨疑》四卷、《庙制折衷》二卷,乃知先生之深于经。”《读礼通考》虽署徐乾学之名,实由万斯同所撰。《清史列传儒林传》和钱大听《万先生斯同传》等都有明确记载,已是确论。《读礼通考》共一百二十卷专记历代丧礼,分为丧期、丧服、丧仪节、葬考、丧具、变礼、丧制、庙制等八门,最称详备。此书于《仪礼》的《丧服》、《士丧》、《既タ》、《土虞》等篇的训释,仿照朱《仪礼经传通释》的体例,广采诸家之说,折中取正。而于历代典制,则以正史为主,参以《通典》、《开元礼》、《政和五礼》、《新仪》等书,展示其演变过程。为使眉目清楚,万氏用表陈述历代丧期的变化,用图说明丧服、丧具的递变。《国学通览》称“古今论列丧礼之书,没有超过此书的”。由此可见万斯同在经学上的功夫。

万斯同在诗学方面也较有成就。“万氏八龙”大多能诗,但成就较大,且有诗集传世者,唯万斯备和万斯同二人。当清初浙派形成之初,作为黄宗羲的高足,他们与李邺嗣、郑寒村等一起,在客观上为浙派的发展起到了恢张门户的作用。万斯同曾自言“弱冠时为古文词诗歌,欲与当世知名士角逐与翰墨之场”。其诗主要集中在《石园文集》。《石园文集》共八卷,其中卷一为各体诗,共近百首,卷二为《鄮西竹枝词》五十首,后六卷为各体杂文。另有单行本《明乐府》问世,共二卷,诗六十六首。万斯同为史学家,其为诗不掩史家本色,被称为“史家诗人”。如其撰《鄮西竹枝词》五十首,不止是保存乡邦文献和或光宠乡梓,而是欲借此作为地方人文精神载体,以维系风俗之心,使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又如其《明乐府》,纪有明二百七十余年之事,遗民故国之思表现得十分强烈而显豁。万斯同之诗不似万斯备那么精巧,但比较大气,七律诗最似其师黄宗羲的风格,表面悠闲冲淡,不掩其圭角英气。其好友刘献廷评万斯同诗曰:“悲愤之衷值乎世会,渊博之学发乎性灵,复有一种不情不绪之想,出乎笔墨之外。以诗论诗,诗之陶也;以文诗论,诗之庄也。”其评十分中肯,是深知万斯同的探本之论。

(虞浩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