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大学问家朱舜水
朱之瑜(1600—1682),字鲁屿,号舜水,后人一般以其号尊称之,余姚人。被梁启超誉为清初五大师之一的朱舜水,是明清浙东学术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继鉴真大师之后中日文化友好交往史上的著名人物。
朱舜水8岁丧父,随兄寄籍松江府。明末朝正黑暗,吏治败坏,他多次拒绝朝廷征召。清兵南下后,从事抗清复明斗争,历尽千辛万苦。清康十六年(1659),复明无望,为保全民族气节,免受清朝辱羞,毅然辞别国土,东渡日本。他经日本学子安东守约等恳请挽留,逐寓居长崎,时年60岁,朱舜水于日本讲学20年,介中国服制、礼制、官制、学制、农艺等。他为学重效用和事功,反对“专在理学研究”;主张知识应从生活实践中求得。他重视史学,认为“经简而史明,精深而史实,经远则史近”,与黄宗羲的主张相似其教育理论除“经世致用”外,具有爱国与睦邻相结合的特点,强调国家兴衰与教育兴废相关,其学术思想对当时日本倡导水户学派和后来明治维新均有影响。卒葬日本常陆久慈郡大田乡瑞龙山麓,门人私溢文恭先生。德川光国辑《舜水先生文集》,后日本有《明朱征君集》等多种版本行世。国内今有中华书局版《舜水集》、华东师大版《朱氏舜水谈绮》。留于日本遗物,今存于水户考馆。今余姚龙泉山有朱舜水先生故里碑亭1982年5月为纪念他逝世300周年,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日本朱舜水先生纪念会于龙泉山建朱舜水先生纪念碑。上海松江有朱舜水纪念堂。
朱舜水亲身经历了明朝灭亡的整个过程,其生平事迹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立经世之志时期。朱舜水出身于官僚士大夫家庭,父亲做过漕运方面的大官。但他八岁时父亲去世了,他随兄寄籍松江,因为天资聪明,曾经从松江府儒学生考取恩贡生。考官吴钟峦对他特别赏识,称为开国以来第一人。朱舜水在青年时就有经邦济世之志,认为“士惟在有为耳不在官职之大小崇卑”,立志用他所学的知识造福于社会。但成年以后,见“国事日非,世道日坏”,他感时伤逝,决定弃绝仕进,隐居田园,不求功名利禄。他关心的是社会民生。朱舜水为人正直,诚恳,不肯趋炎附势,阿谀逢迎。朱姓在明王朝是国姓,家族中有人在家谱中尽力寻求攀附的线索,欲借此显赫门庭,挤入上层社会。但朱舜水以谱系中有断代不明之处为由,认为不能妄认远祖,充分表明他“务实不好虚荣,但强不肯攀握”的性格与人品。
第二时期为抗清复明时期。从朱舜水20岁到40岁,这20年间,正是满族势力不断入侵的时期。他怀着强烈的民族正义感,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清复明的武装斗争中。黄宗羲在家乡招募乡勇成立“世忠营”反抗。朱舜水则活动在浙东沿海,北上南下四处借兵,助张煌言、郑成功武装抗清,往来于厦门、金门之间,逆放舟山、崇明,从日本到越南,又从越南到日本。他明知复明不可为而为之,力尽一个汉民族成员所应该尽的义务,是明末最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之一。由于屡受挫折,朱舜水的遭遇越来越艰辛,但他抗清复明的意志和决心始终不变。(www.xing528.com)
第三时期为流寓日本讲学时期。在抗清复明无望的情况下,60岁的朱舜水东渡日本,留居长崎。朱舜水定居日本后,每日“向南而泣血,背北而切齿”。一直到83岁去世为止,在江户、水户等地进行讲学活动。朱舜水的学识和德行,得到日本学者的敬重。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国礼聘舜水到江户(今东京)讲学,亲执弟子礼,许多学者也慕名就学,江户学风大盛,促进了日本儒学的发展。朱舜水主张“实理”、“实学”除传授中国儒学,还把中国先进的农业、医药、建筑、工艺技术传授给日本人民。朱舜水的日本学生,不少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以“舜水学”为宗旨的“江户学派”一直影响到“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朱舜水的学术思想之所以会在日本产生深远影响,除了他人格,气节的感化外,也有日本社会本身的历史原因。17世纪初,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了幕府统治,开创了德川时代。德川时代是传播中国儒学的鼎盛时期,朱子学说(理学)在中国正值走下坡路,在日本却是异军突起。但是,当朱舜水定居日本时,日本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幕府和皇家、幕府和落属的种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日本的儒学也随着发生嬗变。原先占统治地位的以藤原惺窝和林罗山为代表的官方(幕府)朱子学派,受到了主张王政复古的古学派的挑战;而且子学派的内部也萌生了自己的反对派,阳明学悄悄崛起。日本儒学的这种演变一直延续、发展到近代明治维新倒幕运动。朱舜水反对门户纷争,主张兼容并包的学风。他扬弃了程朱思想中空虚无用的成分,多取浙东学术中的事功之学,强调经世致用;加上他早年师承古学,目睹封建社会江河日下,因此又推崇王道复古。朱舜水的学风恰恰是迎合了日本儒学演变的这种趋势的需要。他这种荟萃名家之精华的学风,很快被正在演变之中的日本思想界所吸收,并产生了重大影响。
朱舜水在日本23年的讲学活动,培养了无数的日本学生,影响日本的文化非常之大。梁启超在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舜水以极光明俊伟的人格,极平实淹贯的学问,极旽挚和蔼的感情,给日本全国人以莫大感化。”梁启超还认为舜水是“日本维新致强最有力的导师“梁启超所作的这一评价,得到了日本学者得承认。
朱舜水在国内时由于重事功而轻文学,又遭国破家难、颠沛之累,故当时没有鸿篇巨制传世。他的著作皆是滞日期间与日本学者的学术交流时所传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由朱谦之整理的22卷本《朱舜水集》,是迄今朱舜水著作最完备的一个版本。
(潘超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