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应麟:博综文献学先驱与清代考据派鼻祖

王应麟:博综文献学先驱与清代考据派鼻祖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应麟于文献贯串旁骛、穷极幽微的学术特点,亦与吕学一脉相承。王应麟治学,尤长于考逸搜遗,故其学术著作多为注疏、考辨、辑佚之类,熔文献学、考据学、目录学于一炉。他反对穿凿,务求实证,重新强调汉代古文经学的实事求是的实证学风,用以纠正宋儒专重义理之偏。主张将虚理与实证相统一,从而开清代重考据,重实证之风。他也因此被清代学者奉为考据学的先驱、文献派的鼻祖。王应麟是宋元之际一位博综文献开新风的杰出学者。

王应麟:博综文献学先驱与清代考据派鼻祖

——王应麟的学术成就

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宋元之际博学家。曾祖王安道是河南浚仪人,南宋初年南渡后定居于鄞,子孙遂为鄞((今鄞州))人。王应麟19岁便中了进士,可他仍不满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今之事举子业者沽名誉,得一切委弃,制度典故漫不省,非国家所望于通儒。”他道出了当时读书人中普遍存在的两个不良倾向:一是知识面的狭窄,只知道读四书五经等应付科举考试的必备知识,至于历史方面的制度典章,则一窍不通;二是严重脱离实际,读书只为了应付科举考试,当科举的大门敲开之后,经书这个敲门砖便被弃之不用,从未想到过还要通经致用。有鉴于此,王应麟闭门发愤,力图做一个通儒,并大力提倡经学之用和史学经世。为此他每入秘阁,事先备下一个小本子藏在衣袖里,见到典籍异文,就抄录下来,再藏进衣袖里带出来。之后,按抄录内容分类,辑录于各主题之下,积累多了之后再予以系统整理,称之为“编题”。王应麟就是这样读书、抄录、积累、编排,整整苦读了15年,“北堂之抄,西斋之日,披华启秀,历历载腹。”到了宝祐四年(1256)他终于考中了博学鸿词科。此后,他基本上在朝廷任职,历任太常寺主簿、权礼部官、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南宋灭亡后,王应鳞拒绝仕元,一边教授子孙,一边著书立说。他的绝大部分著作是在晚年完成的。

王应麟一生勤于著述,今可确考的有33种700余卷,是我国古代历史著述卷数最多的学者之一。他于天文、地理、经学、史学、文学、音韵、典章、制度,无不造诣精深。从这些著作看,王应的学术渊源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承传了吕祖谦之学的血脉。吕学的特点就是不名一师,不主一说。而王应麟能善取诸家之长,不为门户所拘,能够从实际出发,比较公正地议论各家长短,以求实理为宗旨。王应麟于文献贯串旁骛、穷极幽微的学术特点,亦与吕学一脉相承。王应麟治学,尤长于考逸搜遗,故其学术著作多为注疏、考辨、辑佚之类,熔文献学、考据学、目录学于一炉。他反对穿凿,务求实证,重新强调汉代古文经学的实事求是的实证学风,用以纠正宋儒专重义理之偏。他明确提出:“事无实证,则虚理易差。”主张将虚理与实证相统一,从而开清代重考据,重实证之风。他也因此被清代学者奉为考据学的先驱、文献派的鼻祖。

王应麟是宋元之际一位博综文献开新风的杰出学者。他所著的《困学纪闻》是一部考订评论经史百家、历代名物制度的读书笔记,学术价值颇高。其中“考史“部分在考证的深度、广度上都要远远超过前人,成为我国考史走向成熟的标志。《困学纪闻》不仅突破了史考的范围,开全面考评历代史籍之先河,而且能做到史考与史论相结合,常常结合历史事实和儒家经籍有关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阐发自己的认识。后来清人的考史著作,从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这一优良的传统。在王应麟卷铁繁多的著作中,有关历史地理的考证与论述,是王氏学术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他在这方面的研究奠定于《玉海·地理》门的编写。其《地理》门几乎把宋以前古代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包罗殆尽。例如其地理图书类共介绍了61种宋代地图的内容与制作情况,是研究宋代地图学史最重要的史料来源。几乎所有地理学史著作论述宋代地图学史,皆主要依据《玉海)。其早期所作还有《诗地理考》莫定了《诗经》地理学的基础。其晚年所著的《通鉴地理通释》14卷,成为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系统论述历代疆域政区沿革的著作,也是我国较早系统研究历朝军事地理的专著。王应鳞深感宋朝三百余年边患不断,认为研究历代疆域政区沿革和军事地理,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以为兴替成败之鉴”

在目录学方面,王应麟也卓有贡献。《玉海·艺文》开了类书收录书目的先例,也开辟了主题目录的发展方向;而《汉书艺文志考证》则开全面疏证史志目录之先河。在这方面,王应麟的《三家诗考》和《周易郑康成注》是清代辑侠学兴起之前存世最早的辑佚书。王应麟依据郑樵“书虽亡而实不亡”的理论原则,创造了辑佚补缀之“成法。”即明确范围按录搜集辑;注明出处,相互校勒;交代辑书来历。从而为辑侠书成为专门学问奠定了基础,并被清人奉为辑佚学的鼻祖。(www.xing528.com)

王应麟不仅是一位文献考证学者,而且是一位很有思想个性的学者他反对空谈心性,提倡实修实践,言有物而行有恒,修身以俟命。针对南宋社会的弊端,他特别突出地强调士人要加强气节修养:气节的作用在于可以鼓舞人们的斗志,而一个人“大节已亏,其言之是非,不足论也。”反映了王氏对变节行为的极端憎恶之情。他也十分强调廉耻,提出:廉耻,国之脉也。廉耻泯则国从之。”他将廉耻提到国家命脉所系的高度来认识,是既有历史的经验,也有宋朝灭亡的教训的,王应麟发展了古代的廉耻思想,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他还提倡节俭,认为“国家之兴衰,视其俭侈而已。这也是“有感于南宋山之华绮”而言的。他的崇俭,不是单纯地从经济上的节约着眼,而是为了培养人们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王应麟提倡讲气节,重廉耻和崇节俭,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不仅对培养个人品德,而且对维系民族国家的正气,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王应麟还是一个学识广博的教育家。他继承了朱熹等人的教育思想,特别提出教师的社会作用非同寻常,盖因“师道立,善人多”。他提出为学的目的在于求仁,反对将读书参加科举考试作为谋取利禄的手段。他主张要立志做一个君子,而决不当小人儒。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学贵践行,告诫学者不要徒务空言,而要“贯道器德艺于一致”。针对当时的考生知识面狭窄、言必成经典而不知其用的不良倾向,他提倡学古要运用于政,能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学者于履实地用功,才能真正有补于实用。为了贯彻这些教育思想,王应麟还亲自编著了不少蒙学教材和教科读物,如《小学讽咏》《小学珠》之类,深受好评。学界多认为《三字经》为王应麟所作。《三字经》内容精当,结构巧妙,通俗易懂,全书把识字历史知识和封建伦理训为一炉,在极短的篇幅内,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此书作为旧式蒙书的经典,广泛流播于国内外。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人该组织编辑出版的“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推荐。

(张如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