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兰西战役
法兰西战役发生于1940年5月10日—6月22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为侵占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对英法盟军实施的进攻战役。德军飞机战车齐上阵三线猛攻,300万人的法军不堪一击,6周败亡。曼施泰因的构想经过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等人的行动后,最终变成了一个堪称世界军事史上的杰作,机械化战争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1940年5月10日,德军吹响了法兰西战役的号角。德国空军出动大批飞机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交通枢纽、72个机场和兵力集结地域进行猛烈空袭。随后担任助攻的B集团军首先发动进攻,英法联军主力匆忙迎战,而C集团军也开始佯攻马其诺防线,牢牢吸引了南线法军的注意力。而中路的A集团军的大批装甲兵团则突破守军的微弱抵抗,穿越阿登山脉峡谷深入法境,5月12日攻克色当要塞。5月13日下午,德军开始强渡马斯河,英法空军奋力反击,但在德国空军和陆军地面火力打击下,损失惨重,收效甚微,马斯河防线失守,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峡的大门打开了。此后中路德军装甲部队长驱直入,迅速西进,直扑英吉利海峡,准备包抄合围北部的英法联军主力,就在德军即将占领法国北部最后的重要港口敦刻尔克时,希特勒却下了一道令人费解的命令,要求装甲部队停止前进,从而让33万人的英法联军获得了从敦刻尔克水路撤往英国本土的机会。敦刻尔克大撤退为英法保留了宝贵的生力军,成为日后反攻欧洲大陆的主力。此后德军又突破了法军构筑的魏刚防线,法军全线崩溃。6月10日,法国政府撤离巴黎,13日,为了保留古都巴黎,法国政府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14日,德军兵不血刃地开进了巴黎。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6月21日,法国提出投降,强大的法兰西在德国的闪击战面前彻底倒下了。
据统计,在法兰西战役中,德军伤亡约14万余人;法军亡8.4万人,伤12万人,被俘190万人;英军损失6.8万人。德国在此战中取得的胜利证明,法、英两国虽然拥有雄厚的军事和经济潜力,但无力抵抗德军的强大进攻。法国战局暴露了过高估计其防御能力的盟国在战略和军队建设方面的严重失策。盟国在确定德军主要突击方向时犯了错误,并在复杂的战役战略情况下无力指挥军队。法国失败主义泛滥,军事思想落后,对装甲部队快速突击认识不足。德军统帅部巧妙地利用了对方的弱点和错误。周密的准备,正确的选择主要突击方向,进攻的突然性,大量使用飞机、坦克和摩托化兵团,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德军的战役胜利。法兰西战役表明坦克和摩托化军以及坦克和摩托化集群在进攻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闪击战”的快速机动力是德军取胜的关键和保障。同时,德军还运用了一种精神震慑法,他们按照吹口哨的原理在飞机上安装了一个气动的发声器,只要一俯冲就能发出刺耳的呼啸,这种简单的吓人把戏在西欧战场上,一时被盟军恐怖地称为哮声炸弹。对那些没有经过战争锻炼也缺乏精神准备的英法年轻人来说,飞机俯冲发出这种刺激耳膜的尖叫比爆炸更为恐怖,也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不列颠之战
不列颠之战是1940年7月—1941年5月德国为了以军事武力征服英国,迫使其投降,使其加入反苏联盟,对英国实施的大规模入侵的“海狮计划”,它出动大批飞机对英国的重要军事、政治、经济目标进行战略轰炸和海上封锁。英国为抗击德国的空中进攻,分三个作战阶段实施了战略性防空作战。纳粹德国由于损失了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军战力,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最终以纳粹德国的失败告终。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
在空战第一阶段,德国空军主要攻击英吉利海峡的护航船队、袭击南部港口,造成英军损失286架飞机,12个机场和7个飞机制造厂遭到不同程度破坏,6个雷达站一度失去作用,1个指挥中心被炸,1座弹药库和10座储油库被毁。英国作战司令道丁上将综合使用战斗机、雷达和高炮,采取从各个方向截击的作战方式抵御德军的进攻。其间,德国空军损失290架飞机,空中攻势受挫,而英国战斗机则损失114架。在空战的第二阶段,德国空军企图打开通往伦敦的空中通道,对伦敦实施集中轰炸,以消灭剩余的英国战斗机并摧毁其地面设施和飞机制造厂。英军派遣尽可能多的战斗机去保护南部的飞机制造厂,并对进攻地面设施的敌机实施截击。虽然英军在之前的战斗中占据优势,但实际上皇家空军的损耗依旧巨大。同时德国空军也面临着刻不容缓的问题,其在不列颠的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后勤供给,因此德国高层被迫将战略目标从攻击军事目标压倒皇家空军转为攻击城区并削弱英国国力,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被无限期搁置。德军改变了战术,对伦敦实施大规模空袭,不列颠之战也就进入了第三阶段,此阶段,德军不分昼夜地对伦敦市区进行地毯式轰炸,使伦敦遭受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但并没有对英空军战斗力造成大的伤害,反而给了英空军宝贵的喘息之机,使其迅速恢复战斗力。在整场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空军损失飞机1 744架,飞行员1 542人。德国空军损失飞机1 977架,飞行员2 585人。(www.xing528.com)
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早期的空战形式,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德、英双方空袭和反空袭的“不列颠之战”是一场典型的机械化空战,德军以无差别的地毯式空袭对英国城市进行狂轰滥炸,其规模之大、代价之高,与效果有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英国虽然兵力上处于劣势,但是其飞机制造能力较强,并通过采取建立统一的防空指挥系统、集中兵力大纵深三线梯次配置等措施,采用战斗机、高射炮、探照灯、拦阻气球和伞系拦阻索等各种手段,使英国空军的防空能力大为提高。德国最后失败的重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没有毁瘫英国防空体系,没有全面掌握制空权;二是战略打击的重点对象出现了失误,对打击目标没有抓住要害,以至于没有对英空军战斗力造成根本性损伤;三是德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和轻、中型轰炸机,载弹量大、航程远的战略重轰炸机数量极少,根本无法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护航的战斗机中只有梅塞施米特-109还能勉强与英军战斗机对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战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良,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又是本土作战,几乎没有航程限制,大大抵消了数量上的劣势;第四,英军建立了完善的雷达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发现来袭敌机的数量和方向等基本情况,避免了战斗机不必要的空中巡逻警戒,使战斗机起飞就是迎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等战争潜力。
(三)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凌晨,为消除美太平洋舰队对日本的威胁,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日军未经宣战,以海、空军兵力奔袭3 600 n mile[1],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的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投下穿甲炸弹,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整场先发制人的袭击,日军以损失飞机29架和特种潜艇5艘的微小代价,击毁、击伤美军港内全部8艘战列舰和10余艘其他主要舰只,击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攻击中约有2 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 250人受伤。此战被称为世界战争史上最成功的战略性偷袭战例。
日本海军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开到北太平洋等候。1941年12月7日,一个星期日的早晨,正当美军舰上官兵照例处于上岸度假期间,日海军航空兵对珍珠港开始了第一波次的袭击,自珍珠港北200海里上的航母起飞183架飞机,其中轰炸机49架、俯冲轰炸机51架、鱼雷机40架、战斗机43架,通过俯冲轰炸机,首先攻击希开姆、惠勒机场和福特航空站,压制美军在港内的防空火力;通过轰炸机袭击福特岛东侧战列舰和高炮火力集中的依哇机场。随后,第二波次由170架飞机组成,其中轰炸机54架、俯冲轰炸机81架、战斗机35架。俯冲轰炸机攻击军舰;轰炸机攻击航空基地;战斗机封锁空中的同时,重点扫射各军事基地和指挥机关建筑物。空袭珍珠港前后持续1 h 50 min,共投鱼雷50枚,各种炸弹556枚,计144 t。美军遭受了巨大损失:在港8艘战列舰4沉4伤,4艘巡洋舰1沉3伤,3艘驱逐舰2沉1伤,辅助舰船被毁8艘,共计被击沉、击伤各型舰只20余艘,占在港42艘大型军舰的50%;驻岛370架飞机中被击毁、击伤260余架,占在岛飞机的70%;美军死亡2 403人、伤1 178人,使其太平洋舰队受到重创。
日军偷袭珍珠港战役的成功证明其战略方针的正确,即“先发制人”,也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袭战略;日军制订了周密的行动计划,使得奇袭行动“快、准、狠”;同时,在行动中选择便于隐藏的北航线,其在航途中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避免被探测装置发现。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和潜艇,以及舰载机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现代水面舰艇和舰载机的隐蔽、远程、快速机动能力是偷袭珍珠港成功的关键,舰载机航空火力的大显神威使得传统的依靠战列舰炮火火力的进攻样式发生了重大转变,航空母舰与舰载机的有机结合使得机动力与火力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促进机械化形态的海战登上了战争的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