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兵器战争典型战例 & 导弹定制毁伤导论

热兵器战争典型战例 & 导弹定制毁伤导论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由于具有大规模杀伤的热兵器的使用,热兵器时代战争的范围和人员较之冷兵器时代更大,战争伤亡和财产损失也极大增加。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热兵器的数质量,更加取决于战争的潜力和持续进行战争的能力。

热兵器战争典型战例 & 导弹定制毁伤导论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从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历时四年多,战争的过程可拆分为“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与“第二次英法联军之役”。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是从1856年战争爆发到1858年联军抵达天津附近海域签订《天津条约》为止,第二次英法联军之役是从1858年爆发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到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为止。第二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主权所受的侵害,如割地等方面比鸦片战争大得多,使得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也为清政府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整个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军与英、法联军的军事冲突,就地区而言,可划分为三个地段,即广州地区、天津地区、北京地区。其间,英、法联军向清军发动的有影响的战斗有11次之多。在这些战斗中,英、法联军先后投入兵力达36 876人次,清军则达100 000余人次。可从伤亡的比较上看,这11次战斗中,英法联军伤亡仅1 400余人。其中,英军伤亡1 000余人,法军伤亡400余人,而清军则达10 000余人。除第二次大沽之战,清军打了整个战争期间唯一的一场胜仗外,其余的战斗,清军则满盘皆输,而且伤亡人数数倍于联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处于封建没落时期的清政府和处于上升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第二次大较量,虽然那时候中国已经有了大炮,但是其性能和数量都远远在西方列强之下。另外,当时英法军队已经装备了世界先进的单发膛击发枪、后膛火炮以及便于浅水航行的蒸汽式战舰。而清军的战斗力组成依然是和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差不多,大刀配合鸟枪、抬枪、弓箭、前膛火炮和帆船,炮台都是露天式的,根本经不起炮轰,且清军虽有火器,但是基本没用,全是骑兵步兵拿着兵器,向对方的枪炮阵地发起的自杀式冲锋。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首先是清政府政治腐败,更重要的是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政治上的腐败无能加之具有代差的武器装备,只能与对手打一场具有代差的战争,其结果只能吞食失败的厄运。另外,清军战术笨拙落后,英法联军注意水陆协同作战,以强大炮火掩护陆军登陆,陆上战斗采取散兵战术,而清军则墨守成规,忽视陆地纵深设防,不懂散兵战术,所以一败再败。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www.xing528.com)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全世界30多个国家被卷入,时间长达四年多,在战争投入上第一次使用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且参战的武装人员达7 000多万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这场战争使用了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远程大炮、毒气等,造成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杀伤,大约1 000万人在战场上死亡,2 000万人受伤。各交战国政府的军费支出共达2 080亿美元,是1793—1907年历次战争的总开支的十倍。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英、法、比等国的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罗斯军队同奥匈帝国、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次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订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罗斯在东线的进攻,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1915—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1917—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在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现代军事技术开始大发展的时期,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各种枪炮朝自动化方向发展。如各国的主要兵种步兵已大量装备战前不久才造出的机枪、小口径炮、迫击炮榴弹炮等。炮兵则拥有大量重炮,主要火炮的射程已超过10km。1916年,英国研制的坦克开始使用。战争期间,各国已造出坦克9 000余辆。二是海战武器中的主力舰吨位及潜艇数大增。大战初期,各国已有2.5~2.75万t级的主力舰。战争后期,英国已有4万t级的高速主力舰,并着手建造能携带20架飞机的航空母舰。19世纪末,英国带头造潜艇,但德国发展最快,在战争4年中,德国的潜艇数已由28艘发展到34艘。同时水雷也被广泛使用。三是空战武器出现,飞机发展特快。大战初,德国首先使用飞艇轰炸协约国战略目标,从而使这次战争开始成为立体战争。但由于飞艇的诸多不足,很快被飞机取代。大战爆发后,各国则迅速生产出各种类型的军用飞机,如驱逐机、轰炸机战斗机侦察机等。战争结束时,英、法、德等国都各有飞机数千架,总计已有10多万架。同时,飞机时速已由10多km增至20多km,其续航时间由2~3 h增至7 h。

在这次战争中还开始使用化学武器汽车和无线电技术也被广泛用于军事目的。汽车主要用于军事指挥和军事运输,无线电技术主要用于军事通信以及飞机、坦克、船舰的导航等。由于上述军事技术的发展,不仅原有的步兵、炮兵、通信兵、工程兵等各个兵种得到加强和改造,而且又诞生了装甲兵、空军和化学兵等新兵种,从而使这次战争较之以往任何战争的规模更大,其杀伤力和破坏力更强。由于具有大规模杀伤的热兵器的使用,热兵器时代战争的范围和人员较之冷兵器时代更大,战争伤亡和财产损失也极大增加。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热兵器的数质量,更加取决于战争的潜力和持续进行战争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