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众多名诗人中唯一一个终身没有出仕的。他拥有李白、杜甫这样腕级的粉丝。
按照曹丕的说法,“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是,以狂傲著称的李白,不仅和孟浩然交情深厚,还对他称颂有加,堪称膜拜。尽人皆知,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站在江边久久不肯回去,目光延伸得那么远,充分说明了孟浩然在他心目中的位置。他的《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采用抒情、描写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把孟氏比为令人仰止的巍峨峻拔高山,对其风雅潇洒完全敬服,似乎有点“连拾鞋带都不配”的自抑。
而杜甫,为了赞颂推崇孟浩然,一笔把当时的诗坛元老抹倒: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解闷十二首·其六》)
这几句诗的白话版如下:
又想起襄阳的孟浩然,他的诗句清雅,句句都值得诵传。如今诗坛那些有声望的故老,写不出清新的好句,应该去钓鱼。
他的高古,他的脱俗,他的清气,拥有李杜这样“骨灰级”的“孟粉”。可以说,厉害了,浩然哥。
《夜归鹿门歌》是他自命清高抒发心志的诗作: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山寺的钟声敲打出的是怎样的黄昏?渡口喧闹着的是谁的声音?
江村,是怎样的人生?归向鹿门,代表的又是何种行程?
月照开烟树,又是哪种环境?为什么还提到个庞公?
谁寂寥在岩扉松径?自来自往的幽人什么心情?
江村,装满世俗人生;归向鹿门,代表背道而行的归隐。
月照开烟树,是幽深清明的环境;庞公,是一个精神图腾。
长长的寂寥,只有孤独的身影、自来自往的徘徊;寂寞者踯躅在岩扉松径,幽人心绪不宁意难平。
用分行的现代汉语译解转换一下,这首诗的意味就变成这样:
钟鸣
敲打出了黄昏(www.xing528.com)
小船渡我去鹿门
渔梁津
泊慢整个村子的声音
水波
把山上笼着烟的树
动荡成一片迷蒙
月亮
出生在天空
清明山色正相迎
松下
有一条小径
它记得庞公的行踪
山洞
张开石门
静静看着我的身影
然而,这不是真正的他。这是“装”出来的效果。孟浩然的本心何尝不想到十万丈红尘里大显身手封侯拜相出将入相呢?有诗为证: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他澎湃的心潮都比得上浩荡的洞庭湖水了,哪有一点世外高人心如止水的气息?为了“求提携”“架天线”,他甚至都想做一条鱼,被人钓起来,以免在圣明伟大的时代里可耻地“潜水”。
所以,隐逸并不等于高洁脱俗。自命清高,往往也是一个幌子,为的是引人注目。就像别人都浓妆艳抹,那素面朝天的反而变成了“小清新”。隐居,只不过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文人求名方式而已。玩山水田园诗的,虽然给我们创造了精神食粮制作了美感,但不一定都是“无意于人世”的纯隐士或真农人。用今天的话说得俗一些,大多数是“装清纯”,不可当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