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翻译:我一面擦泪一面长叹,哀叹人民生活多灾多难。
原句: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原句: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翻译:他们既诽谤我用蕙草作佩带,又指责我采集白芷。
原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翻译:这原是我一心追求的理想,虽然死九次我也不后悔。
原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翻译:我埋怨王上太肆无忌惮,始终不考虑人民的情感。
原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翻译:众女(诸臣)嫉妒我的美貌(才德),造谣诬蔑说我放荡不羁。
原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翻译:庸俗之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他们违反规矩,改变措施。
原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翻译:违背标准,追求邪曲,争着取悦于人成为法度。
原句: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翻译:我忧愁抑郁失志无聊,现在我多么孤独穷困!
原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翻译:我宁愿马上死去魂离魄散,也不愿采取这种态度取悦于人。
原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翻译:雄鹰不与燕雀同群,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原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翻译:方与圆怎能互相配合?志向不同怎能彼此相安?
原句: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翻译:只好暂时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忍受责怪,容忍咒骂。
原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翻译:保持清白,死于直道,这本是前圣所称道。
原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www.xing528.com)
翻译:我后悔没有仔细观察道路,长久站立后我又返回。
原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翻译:我调转车子走回原路,趁我迷途还不太远的时候。
原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翻译:我牵着马在滋生兰草的水边漫步,跑上椒木林立的小山稍事停留。
原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翻译:我进仕未成反遭怨尤,不如退休重修旧服。
原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翻译:我把菱叶制成上衣,并把荷花织就下裳。
原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翻译:没人了解我也就算了,只要我的感情真正芳洁。
原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翻译:我把帽子高高戴上,又把佩带增得长长。
原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翻译:芳洁(贤士)与污垢(佞臣)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败。
原句: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翻译:我忽然回头纵目远眺,将去看看四面遥远的地方。
原句: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翻译:我佩戴五彩缤纷华丽服饰,它散发出浓烈的芳香。
原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翻译: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原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翻译:虽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会受到惩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②课本第5课内容所节选的《离骚》片段,既是这首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的精华内容之一,也是新课标“考试说明”规定的背诵篇目之一。同时,它也是学生感觉最为难懂、教师最感难教的高中课文之一。
选段第一节第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属于统贯引起句,一直总领至“鸷鸟之不群兮”一句以前。此处“民生之多艰”实为“人生之多艰”。因为下文“修姱以羁”而被“替”、“灵修(君主)之浩荡”之“不察夫民心(人心)”、“众女”(群小)、“谣诼”、“时俗之工巧”皆为具体申诉。不用惯常的“民生”概念凌空拔高解读,从诗歌文本实际出发正解本句,有助于明确诗歌第一节内的句间关系,进而准确感知诗意脉络。这一句要以悲怨感慨的口吻读出。为突出它的统领性,还需要重读“多艰”并留出较长停顿。读第一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要读出个人因“蕙”“揽茝”之美德直行而无端遭受“谇”“替”的不平感。紧承此后所感发的第一处表明心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当重读“九死”来充分显出诗人坚决抗争的心意。第二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与第三艰“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当读出对君王无明、群小无理的无奈感。读第四艰“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当读出对投机取巧、践踏制度、追附歪理和朋比苟合之无良时俗的愤恨。重读其中“追”“竞”两字,既可表现出当时败坏之习丑恶之风弥漫的状况,又能体会到诗人对此的深深嫌恶。“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一句中“忳”“郁邑”“侘傺”三词同义叠加,重言强化“吾独穷困”的苦闷与悲郁。这一严重痛感既是由此前诸艰而生,又是对首句之“多艰”的呼应,所以语调应更显沉痛悲愤。另外,为了突显诗人一己身陷艰困,与黑暗污浊相抗衡的悲愤,“独”字需要重读。第二处明志句就是接下来的“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课文标点此句用了感叹号,是诗人在苦闷孤独中的奋力呐喊,全部心力志气全聚在“不忍”二字上,所以必须重读强化。这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蒙受不白之冤,遭遇君王无明、群小无理、时俗无良,深味不容之苦,确乎算得上“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语)。至此,第一句“哀民生之多艰”所引领内容可以视为完结。
第一节后几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诗人借自然、生活现象比兴况喻,又标榜前圣崇厚“伏清白”死直道,紧承前面大艰困、大孤苦中的悲呼呐喊而来,探寻其心理轨迹,这是为自己处穷困多艰中不媚俗、从众的选择在寻觅精神支撑和行为依据。
诗歌文本第二节前几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即为诗人犹疑不定之内心波动的显示:“悔”是怀疑,“延伫”即彷徨不进,“将反”“回朕车”“复路”“行迷”诸词都指向了迷茫。接下来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中,不容忽视和轻放的是“兰皋”“椒丘”这两个特殊意象,它们隶属于全诗“香草美人”的独特象喻系统,因此其深层意味应理解为“能量源泉”“美德基地”。唯其如此,诗人“且焉止息”,便进一步汲取补充了“复修吾初服”的道路自信和坚守动力。其后诸句的内容以此为新起点,再生的动力鼓动和激发了诗人集美自修的新征程。其中照样嵌入了内涵与第一节中表明心志的句子差不多的诗句来“反复致意”(刘熙载《艺概》),但第二节中这些表明心志的句子,生发的缘由有别于第一节中的被动呼告,明显是积极主动地表白和宣誓。因此从“制芰荷以为衣兮”至结尾之读法,语调声气也应该从前几句的犹豫不决转为自豪昂扬,尤其“苟余情其信芳”中的“信芳”,“余独好修以为常”和“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两句,都必须重读上扬,体现诗人精神为之一振的自觉自信。
哀叹悲怨中有持守,悲情艰困里生犹疑,在犹疑波动中再生坚守定力。这样在波动不平中显现着的执着坚守,才是让人能具体切实地体味到的诚恳伟大并富有诗性的“牢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