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话题前后统一,保持语言连贯是语言要连贯的首要条件

话题前后统一,保持语言连贯是语言要连贯的首要条件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文题一 下面这段文字不连贯,试着根据提示重写。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畅达、形象生动、逻辑性强且有表达智慧。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否则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某一内容的表达方式会受到上下文某些语句意义的制约,如不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将受到影响。

话题前后统一,保持语言连贯是语言要连贯的首要条件

我们在说话或写作的时候,需要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要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

所有句子都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落的话题一致;所有段落都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落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

几句话说明一个话题,或几段话表述一个中心,中间不要插入与这一话题或这一中心无关的话;否则就会意思跳跃或中断,话题转移,影响语言的连贯。

要做到话题前后统一并不难,只需要在写作中注意围绕中心选材,写好后反复推敲,把握语言的能力就会日渐提高,话题的统一就会做得更好。

当然,要想真正做到语言连贯,还是需要多去研究,多去训练。现在,你在语言表达的运用中,能做到语言连贯了吗?

文题一 下面这段文字不连贯,试着根据提示重写。

爸爸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爸爸工作出色,经常在单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们家墙上贴的那些奖状有很多都是爸爸的。爸爸单位里有台机器坏了,大家修了一天都找不出问题。爸爸下班回到家里,吃饭时突然想起了国外有过这方面的材料,就马上查阅了资料,并且连夜赶回单位抢修,终于把机器修好了。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爸爸花很多时间陪家人。周末,他常会领着全家人去郊游。我们每次郊游,都看到了很美的风景,玩得非常开心。为此,他还专门买了本地郊区旅游攻略的书,研究了好多条路线

提示:

1.先浏览这段文字,看看写的内容是否保持了话题的统一。可以加写一个中心句来统领整段话。

2.调整句子间不合理的顺序。比如,可以把具体的例子放在要表达的观点后面,“爸爸单位……把机器修好了”应该放在“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的后面,这就是调整句子的顺序。

3.重写时,可以补充一些关联词、提示性语句、过渡句等,使句子之间衔接自然。

提示:

题目给出的文字存在不连贯的毛病,需要根据“提示”重写。提示1告诉我们,先浏览这段文字,看看哪些句子没有保持话题的统一,标出来。整段文字缺乏中心句,可以加写一个中心句来统领整段话。提示2告诉我们,可以调整句子间不合理的顺序。提示3提供了一些修改技巧,如补充一些关联词、提示性语句、过渡句等。

文题二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总是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以“节日”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节日”既是一个题目,也是一个话题,围绕“节日”这个话题,选一个具体的节日,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也可以是国庆节、劳动节,还可以是其他节日。围绕这个节日来写,保持话题的统一。具体构思时,除了描写节日的习俗、场面,还应该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并表达你的感受。写作时,注意句子间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文题三

你做过饭吗,或者制作过模型、修过自行车吗?试就你某次动手做事的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

除了题目中提到的做饭、制作模型、修自行车外,还可以写组装玩具、洗衣服、打扫屋子等,总之是你的生活或成长经历中的一件事就可以。这就意味着该题目要求写记事的记叙文,而且只能写一件事,要把做事的过程写出来,让人了解你是怎么做的。要写清楚做事的顺序,保持前后叙述的连贯性。

以表达为本质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能否运用语言传递情感、交流思想并进行创造性的表述,决定了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畅达、形象生动、逻辑性强且有表达智慧。

很明显,这里要讲的连贯畅达是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它的前提是通顺,即文从字顺,意思明了;它的更高级形式是有文采,富于表达效果。写作时要做到语言连贯,不妨从培养良好的语感开始,因为良好的语感是实现作文语言连贯的一个重要条件。比如精选出一些适合自己口味的,表达形式优美规范的千字文,每天熟读一篇,假以时日,一定能在增强阅读能力的同时,较大程度地加强语感。然后,着重进行作文语言连贯训练,注意句子的组合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律,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要搞清楚,有机组织,连缀恰当。

一、保持所述话题一致

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语意才能顺畅。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否则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

二、表述角度要一致

在说明一个意思或描述一个对象时,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表述的角度应前后一致,语言才能连贯。

三、顺序要合理

写作时,要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表达的需要加以选择,并按一定的顺序合理安排,言之有序。句段之间也要讲究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或者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等。

四、语境要和谐一致

保持前后文事理相符,情景相宜。尤其写景状物类文章,要注意语境因素,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景物有远近动静之分,色彩有明暗浓淡之别,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都必须和谐一致。

五、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

(1)语音和谐,即语音方面要衔接呼应。要考虑两个因素:①上下句字数是否相同或大体相同。如果是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常将音节少的放在前面,音节多的放在后面。②上下文是否押韵平仄协调(一般原则是上下句平仄相对,尤其是句末那个字)。

(2)词语的衔接与呼应。比如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要在上文出现,所以代词指代句往往在后;表明话题的词句、提出大概念的词句往往在前;上下句有时有首尾衔接语,用了顶真或近乎用了顶真;还要注意关联词语的前后呼应,方位词、数词的位置等。

(3)语意的呼应。某一内容的表达方式会受到上下文某些语句意义的制约,如不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将受到影响。

(4)句式的统一。看是长短句,还是整散句或单复句等,句式尽量统一,保持语脉贯通,语势畅达以及表达方式的对应。

(5)问答的衔接与呼应。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的问题,后句便要做出回答。有的问题一连提出两个,便要兼顾两个问题作答,不能答非所问或者一概肯(否)定。

(6)文章结构的衔接与呼应。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文段往往开宗明义,以领起全文或全段;篇末或段尾简括总结,重申主旨。因此,对于首尾的选择就应着眼于那个具有提挈或收束作用的句子。

六、语段内部的过渡

有的语段若出现话题的转换,需在话题与话题之间加上适当的过渡词(或句)。

写作时,语言要连贯畅达,还有赖于同学们对于经典例文的反复摹习,并且口诵心仪,所谓“入乎口,著乎心,布乎周身”。只要形成了正确的语感和语流,再注入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作文就将是流觞曲水,那么语言自然会连贯起来。

春节随记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的脚步近了,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盛大的节日。

购物热潮

快过年了,大家走街串巷,忙着置办年货。街上货物琳琅满目,购物者是多之又多。你看,一些女士正在商店选购“新年礼服”呢,周围围着一群可爱的“小天使”,笑嘻嘻地吵着闹着要买新衣服、新玩具。这些妈妈被吵得没办法,只好放下手中已看好的衣物,先带宝贝们一阵狂购后,再来为自己添置。“实在对不起,把你的衣服弄脏了。”这时突然传来一句道歉,怎么回事?原来一位大伯刚买完鱼出来,不小心将一位正在购买年画的小姑娘的衣服弄脏了。“没关系!没关系!”小姑娘笑呵呵地拿着刚选好的年画,又走进了另一家商店。这位大伯也笑着走了。“哈哈哈……”那边又传来了一阵阵笑声……

除夕之夜

“哧,哧,哧——”天空盛开了几朵鲜花,五彩缤纷,原来是几位小朋友在放烟花。又是几声清脆的爆裂声,漆黑的天空顿时变得一片通明,原本墨一般的屋脊,此时如同被明亮的彩灯照耀得清晰可见,远处的群山也依稀可辨。每一朵鲜花盛开,都会引来一阵惊喜的欢呼声。小河之畔,时而隐现一张张仰望天空的笑脸。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漫延。一家人围着大圆桌,吃着热气腾腾的团圆饭,看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走亲访友

“恭喜发财!”一声声问候传入耳中,原来是路上走亲访友的熟人互致问候。而伙伴们则是跑东家串西家,“跟你拜个年!”手中的压岁钱也多了起来,甚至还会赚得大把大把的糖果、瓜子。小姑娘们则在一起咬着嘴皮子悄声细语地说着什么。大人们在一起谈谈家常,老人们在儿女的陪伴下观看电视节目,精彩的节目不时惹得老人们笑个不停。过新年,喜洋洋,家庭大团圆,每个人都春风满面,每个人都嘴角高扬……

开篇反复运用“盼望着”,突出期盼之情。

点面结合,表现出春节购物场面的热闹。

“笑”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

描述生动、精彩。

由天上写到地上,过渡自然。

描写春节时不同人的表现,符合他们各自的特点。

总结全文,再次突出春节的热闹。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布局全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选取“购物热潮、除夕之夜、走亲访友”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镜头,抓住其不同的特点进行具体描述,使过年气息迎面扑来,恰似春节万千精彩镜头中的三个亮点。文章描述生动,语句连贯,值得我们学习

修改片段

要问家中谁是我的最爱,自然是爸爸!

爸爸的工作非常出色,在单位经常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们家现在墙上贴的那些奖状有很多都是爸爸的。

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记得那次,爸爸单位有台机器坏了,大家修了一天都找不出问题所在。爸爸下班回到家里,在吃饭时突然想起了国外有过这方面的资料,就马上查阅了手头的这些资料。在弄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连夜赶回单位抢修。终于把机器修好了。怎么样,我的爸爸很棒吧!

爸爸不仅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他也同样关爱家人。在工作之余,爸爸会花很多时间陪伴我们。到了周末,他常会开车载着我们全家人去郊游。为了能够让我们找到更好玩的地方,爸爸还专门买了本地郊区旅游攻略的书,研究了好多条路线,只要一有空就载上我们,出发喽——!爸爸的苦心没有白费,每次郊游,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美丽的风景,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

本文属于写人记叙文的片段。选文采用总分结构,先表明“最爱”爸爸,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接着通过讲述爸爸的出色业绩和下班后还不忘工作的事,表明爸爸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接着通过写爸爸开车载着家人郊游、提前研究郊游路线两件小事,表明爸爸确实关爱家人。全文思路清晰,语序合理,过渡自然,修改得不错。

我们的节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还是那轮亘古不变的圆月,依旧散发着皎洁的光,然而照耀的却不再是“江流宛转、滟滟随波”的诗意,不再是“美人掩映、高士徘徊”的古典,不再是“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投契,不再是“促膝夜谈”的雅兴……

那些浸泡在淳朴年代里的节日,已然成了绝版的回忆。

想当年,大年夜团聚曾是一个多么庄严的仪式。风雪夜归来的亲人,会抖落旅途的风尘,泊在家的温馨港湾里,一起静静地等待零点钟声的敲响,一起等待如急管繁弦般的烟花绽放。灶膛的火燃起来,父母的笑容从脸上升腾起来,一年中最盛大的一餐饭开始了马拉松式的准备。

屋外,漆黑的天幕下,烟花绚烂;堂屋里,亲朋好友或相互嬉戏,或拉家常;一声声祝福,一张张笑脸,流淌着欢乐与幸福。现如今,一切都由“万能”的手机搞定,短信取代了声声祝福,微信红包取代了现实红包,就连长辈们的祝福也一并让腾讯“全权负责”。

想当年,年夜饭后堂屋里定会烧起火炉。火越烧越大,越烧越旺,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大人们围炉畅聊,小孩儿们在屋子里尽情玩乐。每家从烟囱里飘出来的烟,即使到了天空里也会牵起幸福的手儿。小孩儿们的心思其实不在玩耍上,他们盼望的除夕之夜终于款款来临,大人们快要发压岁钱了吧!钱的多少不论,攥到手里,却好像完成了一年中最大的心愿。火仍在旺旺地烧着,把一个红薯丢进木灰里,不久会飘出厚实的香味。用火钳把一块糍粑架起来,用手端着烤,不一会儿便能看见它慢慢地隆起来,“噗”的一声冒出一团白气。在开裂处放一勺红糖,更会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怀想那情景,估计不少人都会禁不住笑出声来。

而如今,年夜饭也好,春晚也罢,年味越来越淡了,就像是一本下架了的书,停售了。就算是面对满汉全席,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拍照,先拍特写,再来一张全景,佳肴美味成了一种道具。人们想到的只是自己的朋友圈,近在咫尺的人,好像远在天边……唉,我们已经无法离开手机!离开它,就像与世隔绝,就像离了水的鱼儿,那心焦的感受,谁没有过。至于那些美好的节日,早已固化为回忆,被抛诸脑后了。

现实虽然丰满,却又不得不让人沉默。当我们静下来的时候,旧事虽成了背囊里的干花,甚至被揉碎成细细的渣沫,却依然执着地弥漫着熟悉的味道,给我以安慰。

这是一篇令人回味的佳作,因为作者还深深地记着年的味道;这也是一篇让人深思的时评,因为作者面对传统节日气氛变淡所发出的感慨,我们感同身受。回忆往事,重在细节刻画,亲人团聚的欢乐,钟声敲响的盛景,烧烤食物的香味,无不让人宛如亲历春节的热闹;感叹现实,重在发表评说,或用“就连长辈们的祝福也一并让腾讯‘全权负责’”之类的幽默调侃,或发出“近在咫尺的人,好像远在天边”之类的感慨。对于一名中学生而言,能有如此深重的忧患意识,实在令人赞赏!

端午节,我的爱

春节拜新年,中秋节大团圆,清明节去踏青……在这众多的传统节日里,我最爱的是端午节,那是我儿时最幸福的时刻,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盼望着过端午节。早上还没睡醒,觉得手腕凉凉的、痒痒的,悄悄睁开眼,看见妈妈正微笑着在给我系五彩绳。这五彩绳沐浴了一夜的星光,微微泛着凉气。妈妈小心翼翼地系着,生怕吵醒了我。可她哪里知道,诱人的粽子香味已令我垂涎三尺。

妈妈刚给我系好,我一骨碌起了床,来不及穿好衣服,急忙奔向餐桌。粽子的四角倔强地翘着,可爱极了。粽叶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打开粽叶,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红枣的馅儿。咬一口粽子,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因为有米包裹着,这种甜便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奶奶了。奶奶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来到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包挂在我身上。那时奶奶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对我分外疼爱,所以每年我都会有奶奶做的五六个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奶奶手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形的。她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地步,但绝不比从商店里买的那些差。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它们却是我那时最好的饰品。姑姑见我将香包全挂在身上,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独自跑出家门,跟小伙伴玩去了。

度过金色的童年,我已慢慢长大,也随父母搬到城里来了。端午节,妈妈也不再自己包粽子了,而是到超市买上一大包,但我依旧喜欢吃粽子,对端午节还是那样钟爱。

端午节,我真的很爱你!

本文题目新颖。题目“端午节,我的爱”中透出一股浓浓的喜悦情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本文结构清晰。文章开篇点题,点出端午节是自己特别喜爱的节日。这么多的节日,作者为什么会对端午节情有独钟呢?这样便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文章中间叙事具体,条理清晰。结尾再次点题,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本文语言平实,娓娓道来,如叙家常,让人感到亲切、朴实、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浓浓的喜悦之情。

“大厨”养成记

“嚓,嚓!”火在锅边飞舞着,锅铲如同宝剑一般,在我手中挥舞。“好了!”伴着我的一声吆喝,一道香喷喷的黄瓜炒鸡蛋就“诞生”了!坐在凳子上,看着一桌的美食,我就回忆起了自己第一次做饭时的情景……

记得在我10岁那年,放暑假了,爸爸和妈妈都得上班,而我只能在家里一遍又一遍地用遥控器换着电视频道。

“咕——咕——”我的肚皮开始抗议了。“唉!”没有办法,我只能打开冰箱,开始寻找。鸡蛋、黄瓜、茄子……没有一个能立刻就大快朵颐的。我又回到沙发上,无奈,只能继续看电视了,可肚子依然一个劲儿地叫,我突然萌发出一个念头:自己做饭!

我又一次打开冰箱,把黄瓜、鸡蛋拿了出来。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黄瓜放到注满水的盆中泡着。把鸡蛋打在碗里,“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地跟着节奏把鸡蛋打匀了。然后用刷子把黄瓜刷干净了,放在盘子里。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我把火打开,像妈妈那样热锅,放油,倒入打好的鸡蛋。噼里啪啦,油直往锅外蹦,差点烫着我。几十秒过去了,鸡蛋还在锅里蹦来蹦去,而我却不紧不慢地切着黄瓜。一分钟,两分钟,大约三分钟过去了,我终于切好了那根黄瓜。这时,我再看锅里的鸡蛋已经面目全非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黄瓜无情地放入锅中,准确地说应该是“高空抛球”般“扔瓜”。放盐,翻炒,关火,那盘黑色加绿色的菜终于出锅了。

我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品尝了一口我的菜。天哪!Mygod!我晕!黄瓜炒鸡蛋竟能有如此味道!唉,可为了肚子,吃吧!

“哈哈……”,回忆着我自己第一次做饭的经历,我不由得大笑起来。如今的我可是一名“大厨”哦,一般的菜都不在话下。不过,“大厨”养成的过程可不容易,我可是几经“坎坷”,又向妈妈讨了不少经,才练就了今天的厨艺!看来,要想练好一个本领,非下苦功不可。

本文行文流畅,语言连贯,写清楚了炒菜前的准备工作、炒菜时毫无经验的滑稽情景以及第一次尝试的结果,让人读来又想笑,又替作者担心。作者行文生动、幽默,将一件小事描述得这么有趣,十分难得。

一件有趣的事

我经历的事有许多,其中最有趣的是我参加的“护鸡蛋”活动。这个活动是由班级组织的,目的是培养大家的细心与持久精神。活动规则是:每个人准备一枚生鸡蛋,用任意方式对其进行保护,但必须每天白天把鸡蛋带到学校,晚上带回家,活动时间为一周,一周后,谁的鸡蛋完好无损谁便获胜。

为了在这次活动中获胜,我为自己的鸡蛋设计了一套防护措施:首先给鸡蛋套上几层柔软的水果套,然后用线扎紧水果套两端,再放到一个不大不小的纸盒中,最后把盒子空隙处塞满卫生纸。这样鸡蛋便可以免受剧烈的震荡了。活动开始了,第一天,同学们纷纷带来了自己的鸡蛋。同学们保护鸡蛋的方法五花八门,有的甚至把一块塑料泡沫挖空,把鸡蛋放在里面后封死。一天过去了,班里竟有一小半同学的鸡蛋破碎了。放学时,老师在完好的鸡蛋上做了记号,每过一天就加一个记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的鸡蛋,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地败下阵来,我为自己接近成功而沾沾自喜。周五放学回家后,我把鸡蛋随手放在茶几上,一转身,只听“啪”一声,胳膊把装鸡蛋的盒子撞落在了地上。我呆立在那里,沮丧至极,心凉了一大截。反应过来后,我急急忙忙地打开盒子,吃惊地发现,我的鸡蛋竟完好无损。我为鸡蛋躲过一劫而庆幸,也为自己设计的防护措施而沾沾自喜。盖上盒子,欣赏着我的杰作,得意之际,一不小心,又是“啪”的一声。天哪!盒子怎么会从我的手中再次滑落到地上?我忐忑不安地打开盒子,哇!真争气,鸡蛋又躲过了一劫,瞪大眼睛看着毫发无损的鸡蛋安静地睡在盒子里,我已将“护鸡蛋”的事忘在脑后了,心血来潮,想测试一下我的防护措施究竟能起多大的缓冲作用。我把盒子举到一米高处让它自由落下,打开盒子,“呀!破了,破了,鸡蛋破了!”我心疼地叫起来,一屁股坐在地上。失落,后悔,那难受的心情真像打翻了五味瓶,别提了。

我虽没有在这次的活动中获胜,却深深地体会到了护蛋的乐趣,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要坚持,不可半途而废。同时,我要研究出更好的护蛋方法,突破“一米线”。

本文行文流畅,将一次活动过程描写得饶有趣味,突出了“趣”字。尤其是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扣人心弦,颇具吸引力。本文不仅情节安排巧妙,人物心理刻画也非常传神,将读者带入了情境当中。最后,作者谈了自己的体会,与前文联系自然、紧密。

晒出我的丑事

别人都晒好事、高兴的事、得意的事,我却想晒晒我的“丑事”。

这是需要勇气的。说出来不怕您笑话,活了15年了,两个月前我才第一次独立逛超市。那天出的丑今天想起来脸还要红上好一阵子。

星期天,妈妈加班,出门前给我布置任务,让我去超市买2斤鸡蛋,中午炒着吃,而且千叮咛万嘱咐,一定拿好别磕碎了。我很不耐烦,这不是小瞧我嘛,我可是男子汉大丈夫,连这点事儿都做不好还敢妄称大丈夫?

我与同学联网玩了一小时的枪战游戏,一看表快10点了,和同学说休息20分钟。我匆匆忙忙进了超市,转了两圈儿,也没找到卖鸡蛋的地方。只好东瞅瞅西望望,惹得保安把我当作了“重点服务对象”,不远不近地跟着我。我感到受了极大的侮辱,对他大声说:“鸡蛋在哪儿?”

保安抬手向前指,前面不到10米乳制品旁边排了六七个中老年人。从这里过了两次,以为是卖打折用品的。要是早张嘴问问,或留心看看,哪用跑这冤枉路。看起来,主观臆断还是有副作用的。

我手捧着装鸡蛋的纸兜去收银台,每个收银台前的队伍都排得老长。烦,想着与同学的约定,这下要被他笑话我是不守时的人了。惨啊!

出超市门,一看还有3分钟,我手拎塑料袋,双腿匀加速运动,2分40秒到了家,却忘了手里拿的是怕磕的娇嫩物。不大不小的撞击声后,塑料袋里的纸兜湿了一片。

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拣出来,还好只破了一个。这可怎么向妈妈交代,就说这个碎鸡蛋是“赠品”吧。

我的谎言当然骗不过妈妈。“卖鸡蛋从来就不给赠品,破鸡蛋也是要钱的。”然后就是她那标志性的“教育语言”,我偷偷看了看表,持续了整整8分钟。

我默默地承受着。谁让咱这么件小事都做得这么不漂亮呢,转念又一想,这未尝不是件好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哪怕是最简单的,要想做好,都要亲身经历,都要小心认真,都要留出充足的时间,不然会忙中出错。这次出“丑”的经历,检测出了我贪玩、不专心、粗心、毛躁的缺点。相信有了这次的教训,以后的我会少出“丑”,甚至不出“丑”。

选文讲述“我”一次买鸡蛋出丑撒谎,被妈妈识破的事。文章运用倒叙开篇,接着以回忆的方式讲述往事,先交代事件的起因,接着讲述事件的经过,其间设置多重波折让事件变得曲折复杂,然后交代事件结局。行文语含调侃和自嘲的意味,增加了事件的趣味性。篇末呼应开头的“丑”字,总结上文,既点明了“我”的缺点,也启示读者: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哪怕是最简单的,要想做好,都要亲身经历,都要小心认真,都要留出充足的时间,不然会忙中出错。

艰难的选择

那天,张老师让我们做一个游戏,内容是这样的:在纸上写出你觉得最亲的四个人,然后依次将这四个人从自己的生活中删去,你会如何选择?

一开始我觉得这十分简单,便轻松地写出了我最亲的四个人:姥姥、妈妈、爸爸、姨。可是当老师下令要我们一个接一个删去时,我才意识到这个游戏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先“删去”哪位呢?爸爸?没有他,谁来辅导我学习?谁又来支撑这个家呢?绝对不能“删去”爸爸!妈妈?没有妈妈,当我伤心时,谁来安慰我?当我无助时,谁又来帮助我呢?我的生活中怎能没有妈妈?……就这样,我手中的笔,在亲人的称呼上来来回回地盘旋,迟迟落不下去。此时,笔似乎变得有千斤重,我拿不动了……

我不禁抬头看看周围的同学。他们有的叼着笔思考,有的紧锁眉头……没有一个同学动笔。哦,大家都不知从哪儿下手。(www.xing528.com)

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当老师下令交答卷的时候,我们全班没有一个人写完!没有一个人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下课了,同学们聚在一起,一个同学说:“真是难以取舍,难以选择!”“真不知该先‘删去’哪个!”一旁的同学附和着。

是呀,谁说这不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呢?可再想想,在平时,我们不是都讨厌家中这些亲人那没完没了的唠叨吗?只是,当有一天让我们来选择让谁“离开”时,我们却无法割舍,难以选择。因为我们知道,他们不仅是我们离不了的亲人,也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

“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有一天,亲人们真像我们所做的这个选择题一样,一一离开了我们,那时我们才知道珍惜就晚了。

幸亏这只是一次关于“选择”的游戏,亲人们还都在我们身边。我们还等什么呢?更好地珍惜我们身边的亲人吧!更好地享受与亲人们在一起的时光吧!

通过记叙一次有关“选择”的游戏,作者写出了自己对于珍惜亲人、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的感受与思考。

文章不仅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过程,还详细地写了事情发展变化过程中“我”的心理感受的变化,注意了场面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再加上设问句、反问句的灵活变换,使叙述富有变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文章在叙述的基础上,通过结尾部分的议论和抒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表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风云初记(节选)

孙 犁

春儿回到家里,月亮已经照满了院,她开开屋里门,上到炕上去,坐在窗台跟前,很久躺不下。小白褂湿透了,带着柳子地里的泥土和揉碎的小草的味道。月亮从葫芦的枝叶里,从窗户的棂格里照进来,落在胸前,心口还在突突的跳动。

她感到有些后怕,又有些不满足。她仄着耳朵听着,远远的田野,有起风的声音。

她出来,西北角上有一块黑云,涌的很快,不久,那一面的星星和树木,就都掩盖不见了。干燥的田野里,腾起一层雾,一切的庄稼树木、小草和野花,都在抖擞,热情地欢迎这天时的变化。

半夜里下起大雨来,雨是那样暴,一下子就天地相连。远远的河滩里,有一种发闷的声音,就像老牛的吼叫。

今年芒种还没有给她们抹房顶,小屋漏了,叮叮当当,到处是水,春儿只好把所有的饭碗、菜盆,都摆在炕上承接着,头上顶了一个锅盖,在屋里转来转去。

堤埝周围,不知道从哪里钻出了这么多的蛤蟆,一唱一和,叫成了一个声音,要把世界抬了起来。春儿一个人有些胆小,她冒着雨跑到堤埝上去,四下里白茫茫的一片,有一只野兔,慌张地跑到堤上来,在春儿的脚下,打了一个跟头,奔着村里跑去了。

“看样子要发大水了。”春儿往家里跑着想。

第二天,雨住天晴,大河里的水下来了,北面也开了口子,大水围了子午镇,人们整天整夜,敲锣打鼓,守着堤埝。开始听见了隆隆的声音,后来才知道是日本人占了保定。大水也阻拦不住那些失去家乡逃难的人们,像蝗虫一样,一普面子过来了。子午镇的人们,每天吃过饭就站在堤埝上看这个。

那些逃难的人,近些的包括保定、高阳,远些的从关外、冀东走来。从家里带出来的东西,越走越少,从这些人的行囊包裹、面色和鞋脚上,就可以判定他们道路的远近,离家日子的长短。远道逃来的人,脚磨破了,又在泥水里浸肿了,提着一根青秫秸,试探着水的深浅,一步一步挪到堤埝跟前来。他们的脸焦黑,头发上落满高粱花,已经完全没有力量,央告站在堤坡上的人拉他们一把。

有一个年轻女人,把一个小孩子背在背上,手里还拉着一个。孩子不断跌倒在泥水里,到了堤埝边上,她向春儿伸伸手:

“大姑,来把我们这孩子接上去!”

春儿把她娘儿们扶了起来,坐在堤埝上,一群妇女围上来,春儿跑回家去,拿些饽饽来,给两个孩子吃着,那个女人说:

“谢谢大姑,我们也是有家有业的人啊,日本人占了我们那个地方。”

春儿问:“你们家是哪里呀?”

“关外。当时指望逃到关里,谁知道日本人又赶过来,逃的还不如他们占的快,你们说,跑到哪里是一站呀?”

“孩子他爹哩?”春儿问。

“走到京东就折磨死了。”女人擦着泪。

“日本人到了什么地方?”人们问。

女人说:“谁知道啊,昨儿个我们宿在高阳,那里还好好儿的,就像你们现在一样,可是今天早晨一起来,那里的人们也就跟着我们一块儿逃起来了。”

人们都不言语了,那个女人叫小孩子吃了吃奶,就又沿着堤埝,跟着逃难的大流走了。天晴的很好,铺天盖地的水,绕着村子往东流。农民们在水里砍回早熟的庄稼,放在堤埝上,晒在房顶上。

文章脉络:

春儿回到家,天下雨—— 逃难的年轻女人出现,背着孩子

—— 春儿和年轻女人对话—— 年轻女人和孩子继续逃难

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描写春儿回到家的情形,以及春儿的心理活动。后一部分,运用对话描写从侧面点出了日军占领保定后的逃难景象,选取了一个带孩子的年轻女子为描写重点,并以女子的继续逃难告终。行文清晰自然,一气呵成。

·名人名言

1.辞达而已矣。

——孔子《论语·卫灵公》

2.善滑稽,巧发微中。

——苏轼《石氏画苑记》

3.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曹植《洛神赋》

4.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钱钟书《围城》

5.辞达则止,不贵多言。

——朱熹

6.时间是大公无私的语言。

——俄罗斯作家 尤·邦达列夫

7.炼辞得奇句,炼意得余味。

——邵雍《论诗吟》

8.语言是思想的图像和反映。

——马·霍普金斯

9.语言是赐予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

——莫里哀

10.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用语言表达。

——安妮宝贝

11.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傅雷

12.把握好语意,语言就会把握好自己。

——刘·卡罗尔

13.于是我关闭我的语言,关闭我的心,深沉的悲哀是连眼泪这形式都无法采取的东西。

——村上春树《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

14.哲学生活在言词中,而真理和事实则以远胜于语言公式的种种方式涌入我们的生活。

——威廉·詹姆斯

15.明确的语言取决于明确的思想。

——福楼拜

·经典素材

井蛙归井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于是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生平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于是一鳖一蛙离开井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着,迫不及待地一头扑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了滩涂,猝不及防地喝了几口海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

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其乐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可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自身条件,却很难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继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素材运用:

1.常言道:“知足者常乐。”青蛙归井,是因为它满足于井里的“平安快乐的生活”。有时候,善于满足现状也不失为一种智慧。试想,一个整天抱怨自己生活不如意的人,又怎么能真正享受到世间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

2.如果说青蛙向往大海,去看海、游海,是一种迷失自我的表现,那么,它和大鳖告别,回到自己的井中,则是一种找回自我的表现。确实,在常人的心目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向往外面的世界也属常理,但是,精彩的世界真的适合你吗?

3.青蛙去看海,追求的开始;游海,追求的过程;回到井中,追求的结束。尽管青蛙向往大海,是一种不切合自身的失败的追求,但是它有了这次经历,就多了一份体验,多了一种感悟,多了一些对生活的乐观情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收获。人生亦如此。

·时鲜素材

白纸与黑点

在加纳一所寄宿制中学里,一位老师走进教室。他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

“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老师教导着学生。

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个白点。他问道:“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老师关于“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的谆谆教诲,一直深深印在当时的一个学生、原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的心田里。

素材运用:

1.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你的目光会集中在哪里?如果你把目光集中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转移到快乐之中,你将会得到幸福。

2.看待问题,不要总是用一种方法。比如在困难的时候,想一想你拥有的优势,你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1.可是端午的那些粽子,却飘散出醉人的香,让我无味的青春孕育出香醇的梦。

2.恍惚间,我看到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个又大又圆的月饼,一边啃着月饼,一边拉着奶奶的衣角,嚷着要奶奶继续讲故事。

3.煮好的元宵,活像一个个胖娃娃。咬一口,烫烫的黑芝麻滚入肚子里,舌头上留着那种甜蜜蜜的情思和味道,像极了一家人和和睦睦的生活。

4.玲珑剔透的宫灯光彩夺目,活灵活现的走马灯异彩纷呈,栩栩如生的动物灯银蛇飞舞,富有时代气息的广告灯彩灯高挂,吉祥如意的荷花灯灿若繁星,舞姿婆娑的仙女灯绚丽多姿,红彤彤的霓虹灯五彩斑斓。

5.能拿到红包,孩子们个个嘴上抹了蜜,什么像“万事如意”“事业成功”“长命百岁”“寿比南山”等拜年祝福的语言一句句从口中溜出,一声比一声甜。

6.一束束耀眼的光线飞上天空,“啪啪啪……”那一束束光线突然炸开,金色的、银色的、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星星般的花朵向四周飞去,似一朵朵闪光的菊花,而地上也是火树银花,多彩绚丽……漂亮极了。

7.哪想这包粽子看似容易做起来难。我总是装米太多,导致粽叶难以聚拢;总是打不好最后的结,让粽子松散;总是感觉已包好,正要炫耀时才发现有米粒偷偷钻了出来……我没有理会头上冒出的汗珠,继续琢磨着包粽子的技巧,每一次我都努力做到更好。当我的第一个粽子诞生时,那久违的成就感如同绽放的焰火瞬间灿烂了我的心田。电光火石间,我仿佛看到了儿时那个倔强执着的我,那个为叠好一只千纸鹤而不睡午觉的我,那个为写一篇漂亮的作文而绞尽脑汁咬断笔头的我……

8.又一阵香味扑鼻而来。原来小院中央摆了一张木桌,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笑吟吟的苹果、乐呵呵的梨、被切成莲花状的美丽的西瓜,还有尊贵的“月儿爷”(是一个大月饼,上面写着“月”字,这个“月儿爷”象征团圆,要全家分吃,几口人就分几块)。一轮圆月升起,斜倚在东方的夜幕上,暖暖的,给院里的老树也披上了金色,树下的光斑影影绰绰。小屋内,一家人正围坐在土炕上吃团圆饭,小女孩又说了什么,逗得大家前仰后合。风,悄悄地,老树也不再细语,都在倾听着中秋里的幸福与欢乐。

9.“威风锣鼓”往往独得头筹。十来个茂腾腾的后生,十来个清爽爽的姑娘。担当指挥的是一位高挑的女孩,站在高高的台子上,紧身皮衣裤,闪烁着光芒,双手如灵蛇抖动,如游鱼前行,行云流水。

合着节拍,几十双拳头般大小的鼓槌敲打在鼓面上,似疾风骤雨,霹雳弦惊。高潮处,担当指挥的高挑女孩从台子上跃起,如兔起鹊落,轻轻地落在车厢中央一面大鼓上,腾挪闪躲,粉拳绣腿点出动人的乐章。此时,众人一齐挥槌,震耳欲聋,撼天动地。彩车四周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呐喊声、拍手声,混成一片。忘情的观众禁不住冲上车去,加入擂鼓的行阵……

试练一(片段写作)

你有动手做事的经历吗?下面是一位同学描写的第一次做泥雕的经历,请你将它补充完整,注意语句要连贯。

上星期我在电视上看了一个泥雕制作节目,这激起了我潜在的做泥雕的兴趣。于是我让爸爸给我购置了一些材料,又在网上搜索了制作泥雕的教程,想自己学着做一个漂亮的小泥雕。

通过教程的讲解,我明白做泥雕首先要学会观察,把物体的形状、体态刻画在脑子里,再从骨架开始,最后过渡到细节。

我准备雕一个人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练二

题目:我们的节日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学校名和地名。

试练三

春节拜新年,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一个个传统节日,荡漾着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维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结合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注意事项:①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我国一个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腊八等等;②叙事感情真挚、朴实、自然;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试练四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有时会站在岔路口,面临选择。

《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

《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但绝不回头。

《故乡》中,鲁迅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自己去创造。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