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的修养,现在似乎不大有人提及,但这问题确实重要。历史上许多著名艺人的表演大都具有这方面的特长,并非自今日始。
《史记·滑稽列传》中优孟扮演楚故相孙叔敖的故事,颇能发人深思。孙叔敖死后,他儿子十分穷困,按照父亲的遗嘱去请求优孟帮助。优孟以扮演孙叔敖这一方式来引起楚庄王对这位已故贤相的怀念,然后唱了有名的《忼慷歌》,反映了孙叔敖儿子的贫困处境,结果取得成功。优孟对这次演出准备得特别认真。他跟孙叔敖的儿子共同生活了一年多,“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这实际上是反复锤炼他的技艺,可见他很重视艺术修养。同时,他在《忼慷歌》里还对楚国的现实政治做了很好的剖析,暗中讽喻庄王亏待功臣之子,可见他又有一定的政治修养。司马迁在这篇传记前言里说的“谈言微中”,是很高明的见解。“微”而能“中”,就是兼具这两种修养的结果。
讲修养,艺人还必须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据吴伟业《柳敬亭传》所述,清代著名的说书艺人柳敬亭颇得益于儒生莫后光的指教。莫后光先向他讲述了说书的重要意义,促使他在“养气定词,审音辨物”上下了一番苦功,以后又三次评论了他的表演。在莫后光看来,能使听者“欢哈嗢噱”(欢笑不止的意思),还称不上真正的艺术;使听者“危坐变色,毛发尽悚,舌挢然不能下”,也不过是刚刚入门;必须到了使听者听时“傥然若有所见”、听毕“恤然若有所亡”的地步,才算到了家。据这篇传记说,柳敬亭年轻时虽有点说书才能,但并不突出;后来按照莫后光指教,刻苦练习,不断改进,才达到了说书艺术的高峰,成为一代艺人中的佼佼者。所以,“精益求精”一语实在应当成为所有艺人的座右铭。(www.xing528.com)
原载1982年4月15日《北京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