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捉蟹
“菊花黄,河蟹肥。”每年农历七月至十月间,是捕捉螃蟹的好时机,这时候的螃蟹,有的在河底下横行;有的从河里爬上来,居住在渠道两侧的洞里;有的在河滩上寻找食物;有的在水草上“乘凉”。根据它们不同的出现地点,我们就用不同的方法去捕捉。
螃蟹藏在河底下,你可用一张长方形丝网,网上面系上浮标,网下面悬挂铅坠,使网挂在河水里,等待螃蟹自投罗网。只要适时收网,总有几只爬在网上的螃蟹在劫难逃,乖乖地成了你的“俘虏”。
螃蟹在渠道里,捕捉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钩子钩。你用一根长约一米左右的钢丝或铅丝,磨尖了,再把它弯成九十度的角,伸入洞里,钩住蟹背,就把螃蟹钩了出来。但钩出来的时候,你千万要小心,只能捏住它背上的硬壳,不能抓住其他地方,谨防它的一对“铁钳子”把你的手夹住。钩蟹只适用于直洞。如果洞是弯的呢,那就用第二种方法——堵洞。你只要拿一把草堵住洞口,再抹上烂泥,密封洞口,使洞内的空气与外界隔绝,过一段时间,螃蟹闷得爬到洞口,昏昏沉沉的,你用一只手拔出草,另一只手当即就可以把它捉住了。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省力,但费时甚久,特别需要耐心。
对在河滩上找食物的螃蟹,你就得在夜晚,用一枚小竹片,一端系上线,线头上系一块癞蛤蟆肉,然后,把竹片另一端斜插在河滩上,使肉沉入水中。螃蟹对这种肉特别感兴趣,随时都会来吃。如果螃蟹正在吃肉,你就小心翼翼地把网从旁边浸入水中,慢慢移到螃蟹底下,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子把网提出水面,螃蟹就落入网中,成了你的“瓮中之鳖”。
在有雾的早晨,螃蟹在水草上爬动,你用一把小钢叉,用力朝螃蟹刺去,它便悬空八只脚串在你的钢叉上。拿回家,就成了你的佳肴。但用这种方法捕来的螃蟹,会很快死去,只能随捕随吃。(www.xing528.com)
捕捉螃蟹,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用蟹簖、灯光诱捕等,这里就不详细谈了。
【讲评】
这篇说明文介绍了捕捉河蟹的四种方法,语气很亲切,也有点风趣。我想,同学们读了它,很可能勾起尝试一下的愿望,如果自己家附近确实有蟹的话。
文章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根据它们(指河蟹)不同的出现地点,我们就用不同的方法去捕捉。”话虽然很平常,其中却包含了一个“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的意思。这其实是全文的纲,文章的主要部分即中间四个段就是根据这句话展开叙述的。从这些具体叙述中可以看出,尽管蟹的藏身之地很多,但人们通过实践摸清了它的习性——它的活动时间和地点、它喜爱什么食物等,都能找到相应的捕捉方法。把这一切集中起来,便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人,是多么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啊!这一点,在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但它的客观存在是不容置疑的。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谁不受到这一启示的鼓舞呢?
作者的语言也是好的。最好的例子是第2段,作者把用网捕捉河底的蟹的情形叙述得很有风趣,“自投罗网”生动地表现了蟹的笨拙,“在劫难逃”形容蟹的厄运,“俘虏”是个借代词,所有这些词语都生动地表达了人们捉到蟹时的喜悦心情,而对作者的同代人读者来说,可能更具有诱惑力。
《捉蟹》虽说是一篇学生习作,但我敢说它已经具有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特征的小品文的雏形了。当然,文中也有个别语句值得推敲,例如“你用一根长约一米左右的钢丝或铅丝,磨尖了,再把它弯成九十度的角”这句话中的“左右”一词是多余的,因为前面的“约”字已包含了这样的意思;“磨尖了”所指不明,以下的话可改为“把一头磨尖,再弯成九十度的角”。又如“迅雷不及掩耳”一语用来形容捕蟹,也不怎么得体。但这些都是白璧之瑕,提出来不过是唤起作者注意。锤炼语言是长期的事,在这上面,加倍的小心绝不是多余的。
原载《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评作文》,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