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孔子)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hé)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húsù,恐惧发抖),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ǎn,狭)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怜悯)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亳之末,而不见舆(车)薪(柴火)。’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跳过)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piánbì,受宠幸的侍者)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己:欲辟土地,朝秦楚,莅(lì,统治)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同“盍”)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肆无忌惮的越规行为),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抚养)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趋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shàn,足),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痒(xiáng)序(古代乡学)之教,申之以孝悌(tì,敬爱兄长)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
2.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3.他人有心,余忖度之( )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二、下边每句话里各有一个通假字或通用字,在句子后边的括号里写上它们的本字。
1.无以,则王乎( )
2.然则废衅钟与( )(www.xing528.com)
3.王说曰:“……夫子之谓也。”( )
4.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
5.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
6.皆欲赴想于王( )
1.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
2.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 )
3.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
四、根据活用后的词性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 )( )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
3.然后驱民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
五、从句子后边括号中的词语里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字来换句中加点的字。
1.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悲、哀、怜)
2.必使仰足以事父母(食、奉、孝、供)
3.奚暇治礼义哉(习、知、守)
六、把下列句中带“之”字的主谓词组(用双横线)和用“之”字做宾语的动宾词组(用单横线)画出来,不是这样的词组不要画。
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牛何之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申之以孝悌之义
七、在下列句中充当转折连词的“而”下面画圈,在充当顺承连词的“而”字下面加点,不是这两种连词就不要画。
①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②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③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④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⑤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⑥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八、从下列各句后边的括号里挑一个合适的字来代替加点的虚词。
1.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彼、此、诚)
2.其若是,孰能御之(熟、谁、何)
3.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咸、悉、俱)
九、以下的句子翻成现代语时要改变语序。
1.何由知吾可也
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4.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5.申之以孝悌之义
十、判断文意:以下两段话各有四个解释,但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在正确的解释前面划√。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①必须尊老爱幼,这是人的美德。
②善于推恩才能治理好天下。
③要使社会秩序安定,才能治理好天下。
④治天下不是难事。
2.“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这里说的“大欲”是:
①发政施仁。
②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③肥甘足于口,轻暖足于体,采色足于视,声音足于听,便嬖足使令于前。
④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