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和思考
1.这段选文讲了要想“王天下”,必须得到人民拥护的道理。作者是从历史教训谈起的,哪句话是这个历史教训的概括?
2.作者认为得民心的方法是什么?
3.说到老百姓拥护仁政和桀纣自取灭亡时,文中各用了哪些比喻?“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全文中最重要的比喻,它说明了什么道理?
原文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①聚之所恶勿施尔②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③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鹯④也为汤武⑤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⑥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⑦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离娄上》)
〔注释〕①与之:给他们,为他们。②尔:如此。③圹:同“旷”,旷野。④鹯(zhān):一种猛禽。⑤汤,武:古代的贤君。⑥三年之艾:三年的陈艾。艾,一种药草。⑦其何能淑,载胥及溺:那怎么能好呢?不过一个接一个地落水罢了。
联系旧知识
(一)解释词语
1.走(参考“备南走,肃径迎之”):
2.所恶(参考“死亦我所恶”):
3.驱民(参考“殴民而归之农”):
(二)句型练习(www.xing528.com)
1.“……,斯……”。比较“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和“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亦用兵之效也”两句话,看看“斯”的用法是否相同。
2.“……,犹……”。比较“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和“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两句话,看看“犹”的用法是否相同。
3.“苟……,……”。比较“苟为不畜终身不得”和“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这两句话,看看“苟”的用法是否相同。
判断词义、语义。选择正确答案
1.“勿施”的“施”,意思是:施行 施舍 加在。
【提示】联系上文“所欲与之聚之”,即可判断出来。
2.“归仁”的“归”意思是:归附 回到 归宿。
【提示】可参看下文“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考虑它的比喻义是什么。
3.“就下”的“就”,意思是:就是 立即 奔向。
【提示】要利用互文“民之归仁”“兽之走圹”中的对应词“归”和“走”,进行比较。
4.“无王”的意思是:不去统治天下 没有帝王 不像帝王的样子。
【提示】要联系上文“诸侯皆为之驱”;再看本句“虽欲无王”,知道这是让步的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