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实词活用的规律
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译成现代语。
【提示】名词活用如动词的主要标志是做句子或主谓词组中的谓语;形容词活用如动词的主要标志是带宾语;动词、形容词活用如名词的主要标志是做偏正词组的中心成分;不及物动词活用如及物动词的主要标志是带宾语。
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译成现代语。
1.名词活用如动词:①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②塞者凿之,陡者级( )之 ③左右欲刃( )相如 ④籍( )吏民,封府库 ⑤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 )而葬焉
2.形容词活用如动词:①严(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彼三晋之兵,素勇悍而轻( )齐 ③(项伯)素善( )留侯张良④妻之美( )我者,私( )我也 ⑤以弱( )天下之民
3动词、形容词活用如名词:①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 ) ②锄其直( )遏其生气 ③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④追亡( )逐北,伏尸百万 ⑤必能使行军和睦,优( )劣( )得所
4.不及物动词活用如及物动词。下面六个字都是不及物动词,它在哪个例句里活用如及物动词?活用后有什么新的意思?
①屈:A.不战而屈人之兵 B.手指不可屈伸
②归:A.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B.今殴民而归之农C.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生:A.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B.君将哀而生之乎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D.予我千金,吾生若
④附:A.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B.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C.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D.国险而民附
⑤病:A.以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B.而江、浙之梅皆病 C.人病则忧惧
⑥止: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B.相如固止也 C.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二)掌握名词作状语的特点
把下列句中作状语用的名词连同它所修饰的动词一起画出来,然后将这个偏正词组译成现代语。例:大江东去(向东流走)。
【提示】译时往往要根据它的作用(表示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等)加上“在”“向”“用”“把”等介词;带比喻性的名词状语可加“像……一样”。
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2.良庖岁更刀,割也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5.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三)划分判断句的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用双竖线划开下列句中的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例: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提示】文言文的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个别情况下,用“为”“是”做系词。有时主语部分可省略。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4.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5.是谓乱军引胜
6.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7.对曰:“忠之属也。”
8.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
9.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四)熟悉几种疑问句式(www.xing528.com)
把下列句中的疑问词语译成现代词语。
1.沛公安( )在
2.胡( )瞻尔庭有县特兮
3.怀敌附远,何( )招而不至
4.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
5.技盖至此乎( )
6.得无教我猎虫所邪( )
7.独不怜公子姊耶( )
8.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五)熟悉被动句的几种句型
指出下列被动句中的施动者。例:受制于人(他人)。
【提示】被动句的常用句型是:①“为……所+动词”;②“……见+动词”;③“动词+于……”。
1.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3.巨是凡人,行将为人所并( )
4.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
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六)注意句中的省略成分
在下列句中的括号里填上被省略的字,每个括号填一个字。
【提示】文言文中的省略式有各种不同的情形,有些跟现代汉语相似,这里举两种最常见的。
在下列句中的括号里填上被省略的字,每个括号填一个字。
1.省略某些虚词:①以( )攻则取 ②然足下卜之( )鬼乎
③齐使以( )为奇,窃载与( )之齐 ④待圣人之出而投缳( )道路 ⑤若翁廉,若辈得无苦( )贫乎 ⑥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⑦将军起兵( )江东 ⑧欲呼张良与( )俱去
2.省略某些句子成分:①杀人如( )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 ②( )有之请自嗣同始 ③暮见火而俱发( ) ④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 ( ) ⑤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 )( )乎 ⑥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 ⑦然力足以至焉( ) ( ) (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⑧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七)注意句中的倒装成分
把下列句中的倒装成分按现代汉语习惯再颠倒过来。例:“未之尝闻”——“未尝闻之”。
【提示】文言文中的倒装现象常见到的有: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面;为加重感情色彩而将谓语放在主语前面。还有习惯性的倒装式等。
2.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5.甚矣哉,为欺也
6.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