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学生对诸葛亮的故事比较熟悉,但学这篇课文仍有一定的困难。一般地说,学生对课文的第一、二、六段比较感兴趣,而恰恰容易忽视它的主要部分(第三、四、五段)即叙述对策的部分。因此,从学习课文开始教师就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部分上来,否则将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讲好这个部分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较好地认识诸葛亮对策中所包含的天才预见。为此,要做好两件事:一要讲清背景,二要理清层次。讲背景,要服从课文内容的需要,不是讲故事;应当讲得简而明,不要占用过多的时间;最好能设计一个大事年表,边讲边填,使学生对这些事件的时间序列获得清晰的认识,如果不打算把它跟《出师表》的背景合起来讲,可以告诉学生空出若干行,下次再补填。讲层次,应使学生理解诸葛亮考虑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不是简单地归纳层次大意,例如葛亮对当时曹操、孙权、刘表、刘璋四大集团分析的着眼点就不尽相同,这就可以提出若干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有些问题甚至可以展开争论,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个途径。
讲背景要重视直观效果,最好画一张示意图。讲层次要精心设计板书。(www.xing528.com)
这篇课文可以用两节课讲完。根据实践经验,如果在讲课的开始教师能以独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学是完全可能的;如果一上来就大讲背景,到学课文时学生的兴趣倒会减弱。初步的设想是:第一节课主要由学生自学(包括朗读练习),目的是疏通文意,教师可以只讲解难词难句,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和课文内容简要地介绍历史背景;第二节课再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天才预见。
课文第四段应在课堂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背诵练习,可以先分层背诵,每一层都背熟了,再从头至尾地背。在这过程中,教师应从方法上加以指导,这对学生自觉背诵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