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理安排句子层次,我教语文秘诀

合理安排句子层次,我教语文秘诀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我看来看去,仍觉得这话是通的。主要问题是层次不清。怎样才能变不顺为顺呢?这样的格局显然不合理,但只要把第二、三两句话的位置颠倒一下就行了。“寒气”属于触觉范围,不是可以“看见”的东西。“看”字以后,应当接着说视觉范围内的东西才合乎情理。有些同学以为所谓“序”,就是指全篇或段落中的层次;实际上,一组句子中的层次更值得注意。

合理安排句子层次,我教语文秘诀

编辑同志:

有一次我在作文里写了这么几句话:“姐姐是搞外交工作的,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她给首长和外宾当翻译,但她仍经常捧着又大又厚的外文书看。”老师在它下面画了一条长长的红道。可我看来看去,仍觉得这话是通的。请说说您的意见好吗?

北京一三三中学初二学生 张 军

张军同学:

你提的问题很有趣。这几句话确实句句都通,可是合在一起又显得不顺。主要问题是层次不清。且看后两句,你在其间用了个“但”字,表明它是转折复句,这就使人费解:“给……当翻译”跟“捧着……书看”怎么能是转折关系呢?这是从客观的表达效果上说的。而你的心里却装着前面的那句话“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不以为非。可见你是在构成转折关系的两句话中间插进了一句不甚相干的话。其实,你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你姐姐的职业,二是说她的学习态度。可是在表达上却是交叉的:第一、三句说的是前一层意思,第二、四句说的是后一层意思。如果一层一层地说,应当是:“姐姐是搞外交工作的,她给首长和外宾当翻译,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她仍经常捧着又大又厚的外文书看。”这就顺理成章了。

由此可见:在表达一个复杂的意思时,一定要弄清它内部的层次,说完一层再说第二层,像链条一样,一环紧扣一环,由此及彼地依次出现。如果只求大体上过得去,只顾把所想到的话尽快说出来,而不反复斟酌,就很可能出现不顺的情形。

怎样才能变不顺为顺呢?(www.xing528.com)

第一,要注意这组句子的整个格局。例如:“我们的军队能够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是因为它有党的领导和严明纪律,无敌于天下。”其中,第一句说的是结果(具体的),第二句说的是原因,第三句说的又是结果(概括的),这就是它的格局。这样的格局显然不合理,但只要把第二、三两句话的位置颠倒一下就行了。

第二,要注意相邻句子之间的特定关系。例如:“我出门一看,真是寒气逼人,大雪漫天飞舞,树木全披上了银妆。”“寒气”属于触觉范围,不是可以“看见”的东西。用“寒气逼人”直承“出门一看”,尽管其间有个逗号,也难免有点“看见寒气”的味道。“看”字以后,应当接着说视觉范围内的东西才合乎情理。“寒气逼人”一句可移到最后去。

第三,要注意客观的表达效果。例如:“我和他分别快一年了,可我时时都在惦念着他,那是在去年期末考试前后,我还清楚地记得关于他的两件事。”贯穿在这几句话中的一个主要意念是“时时”“惦念”这四个字:说话人之所以强调那“两件事”,也是这么一个意图。可是由于他首先想到那“两件事”发生的时间而顺笔写了下来,结果给读者造成这样的印象:似乎前两句用了现在的口气,而末句用了从前的口气,前后很不协调;不仅如此,连那“两件事”发生的时间也变得不确定了。为了消除读者的误解,应将第三、四两句的位置对换一下。

写文章应当做到“有物有序”:“有物”,就是思想内容充实;“有序”,就是层次清楚。前一条同学们一般都比较重视,后一条则常被忽视。有些同学以为所谓“序”,就是指全篇或段落中的层次;实际上,一组句子中的层次更值得注意。因为前者大抵有现成的样式可以借鉴,而后者则常常要靠自己用心,才能安排得合理。在这个方面下一番切实的功夫,不仅可以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对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也极为有益。这一点,你将来一定能体会到。

张必锟

原载《语文百题解答》,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