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笔既然是在课外进行,不可能占用很多时间,至多用半小时左右,所以篇幅一般较短,可以称为“微型作文”。这种“微型作文”不同于我们常说的“小作文”:它无论短到什么程度,都应当有一个完整的结构,而不像小作文那样把片段作文也包括进去;它要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来构思,而不像小作文那样有时也采取扩写、改写、缩写等形式。这就意味着除了篇幅较短这一点而外,练笔习作跟“大作文”并无实质的差别,它同样具有完整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这是就练笔的基本性质说的。练笔之所以能对课堂作文训练起补充作用,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但是,如果从写作的实践过程来看,练笔也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其一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写,而不受题目的限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先拟定题目然后动手写文,也可以先把要写的东西写了出来,随后再拟一个恰当的题目。题不好可以改题,文不好可以改文。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写的是点滴感受之类,也可以不拟题目,或者以《无题》为题。这样一来,审题的困难不复存在,学生可以把全副心力用于表情达意,所以练笔大多是学生思想感情自然流露之作,其中也不乏清新可爱的篇章。其二是有广阔的选材范围,凡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所感,无不可以成为练笔的材料,不受所谓“典型材料”的限制。因为目的在于培养写作技能,不是参加评比,材料“平凡”一些,也无碍大局。去掉“典型材料”的限制,学生才敢于放开手写,而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大多富于生活气息,其实也未必“平凡”。其三是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样式,不受体裁的限制。可以按一定的文体样式(如记叙文、说明文等)来写,也可以写成如同“随笔”式的东西,熔记叙、说明、议论、抒情于一炉。学生练笔中的这种“杂体”,看来似乎不成“体”,但只要材料好,而作者也确实“情动于中”,也能给人以生动活泼之感。
由于练笔具有以上的特点,其指导方法跟课堂作文也就有了区别。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几条意见,作为老师们指导练笔的参考:
(一)学期开始时用一节课讲述本学期练笔的主要目标(教科书对此已做了规定),此后可以就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每月小结一次,宜放在作文讲评课上进行,不必另占时间。小结内容应是提纲式的,一般不要超过十分钟。
(二)按照不同的层次,面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思路开阔、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特长方面;对水平一般的学生,要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对思路不开阔、语言表达能力又较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发现材料并加强语言的基本功。个别指导每学期每人一至三次,可以用谈话方式,也可以用书面方式。可以逐个地谈,也可以三五个同学一起谈。
(三)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要让在练笔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带领大家来做这件事,并将结果告知教师。(www.xing528.com)
(四)佳作引路。这一条非常重要,一篇好的练笔往往可以代替教师说出许多写作上的道理。要把展览佳作当作一种制度,努力保持下去。
最后谈一点感想来结束这篇文章。
多练才能提高写作能力,这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多年来,许多老师也一直在追求着这一目标,但一直没有找到一种普遍的形式,现在有了练笔的设计,总算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了一大步。但事情毕竟刚刚开始,还有不少问题亟待研究,目前我们也只能看一步走一步,用我们创造性的劳动使这一改革措施不断地完善起来。我相信,我们的目标是能够达到的。
原载《语文教学之友》1988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