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文言文教材修订:张必锟教育论集

初中文言文教材修订:张必锟教育论集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变化尤其显著的是修订本每册都附录16首。从理论上说,全六册九个文言文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各课的“学习要点”应当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知识网络”,但实际上做不到。

初中文言文教材修订:张必锟教育论集

这次修订的幅度相当大,不仅篇目有较大的变动,编排体例也跟旧的课本有所不同,现将修订的具体情况简要叙述如下:

(一)关于篇目的修订

旧的六册课本共有文言文(不包括古代诗歌)40篇(两篇以上合为一课的,也按一篇计算,下同),修订本为41篇,篇数基本不变,主要是课文的长短深浅不同。修订中,对新《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以外的旧篇目,分别采用“删”和“调”两种方式处理,即删除其中不适用的部分,而将可保留的部分由原来的讲读课文调整为阅读课文。此外,也增选若干内容浅显生动、文字平易活泼的新篇目。下面分项说明:

1.删除

被删除的篇目,初二册有《观巴黎油画记》,初三册有《李想雪夜入蔡州》《图画》,初四册有《卖柑者言》,初五册有《公输》《触龙说赵太后》《芋老人传》,初六册有《陈涉世家》《隆中对》《答司马谏议书》《叔向贺贫》,共11篇。

以上篇目有的内容偏深,有的课文过长,前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不易消化吸收,教师在处理上也有困难,搞得不好往往占用课时甚多而收效甚微,不利于熟读、背诵。删除这些篇目以后,剩下的都是内容浅显而朗朗上口的传统名篇,教材的难度明显地下降。但这种下降,不是降低教学质量,正相反,而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断言,随着教材难度的下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必将大大减轻,学生将有比较充裕的时间熟读基本篇目,并流畅地背诵其中的若干篇或段,这就更加符合学生的长远需要;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也将因此而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2.调整

被当作阅读课文保留下来的旧篇目,初一册有《寓言三则》《伤仲永》,初二册有《周处》,初三册有《童区寄传》,初四册有《马说》《活板》,初五册有《醉翁亭记》,共7篇。

以上篇目大多是传统名篇,内容、文字都不费解,历来深受学生喜爱。保留的目的主要是配合基本篇目的教学,使学生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其中多数篇目以指导阅读为主,少数篇目(如《马说》《醉翁亭记》)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指导诵读为主。

3.增选

增选的新篇目,初四册有《满井游记》《楚人隐形》《陈太丘与友期》《笑话二则》,初五册有《诗词改字》《工之侨献琴》《干将莫邪》《赵将括母》,初六册有《刘东堂言》《乐工罗程》《孙权劝学》,共11篇。

以上篇目都富于趣味性,语言比上述保留篇目更为易懂。把它们集中地编入后三册(4—6册),是因为这时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已经初步消失,有可能凭借注释读一点短小的文言作品。注释编得比较详细,除个别篇目(如《满井游记》《工之侨献琴》)而外,教师无须另做解释,完全由学生自读,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自读可以在课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

下面再略说古代诗歌篇目的修订:

旧课本每册都有一课古代诗歌,每册选诗6~8首,全六册共选44首。修订本前四册(1—4册)仍仿此例,但数量不及前者之半,共选21首;初五、初六两册不选。变化尤其显著的是修订本每册都附录16首。之所以有这些变化,是因为诗歌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要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要长期坚持诵读,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背诗的习惯。课上讲几首不过是示例,大量的诵读应在课下。附录中的诗歌都有比较详细的注释,一般都在题注(即注①)中简要地介绍了作者和背景,并点明诗的主旨。学生在课下自读注释,然后练习背诵,每周背一首,教师的任务只是督促检查。

(二)关于编排体例的修订

旧课本不分单元,文言文置于现代文之后,大体上按写作年代编定序次。修订本分单元,全六册共九个单元:前三册(1—3册)各一个,后三册(4—6册)各两个。每单元的课文均按必读篇目(即“基本篇目”)、课堂阅读篇目、课外阅读篇目的顺序进行编排。这是课本的大致格局。下面再依次介绍“教学要求”“学习要点”“思考”“练习”。(www.xing528.com)

1.“教学要求”和“学习要点”

这两项系修订中所增。“教学要求”是统摄一个单元全局的,指明本单元阅读训练的主要目标;全六册九个单元的“教学要求”系列,则从整体上显示初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训练的大致步骤。“学习要点”是就每篇课文说的,由于每篇课文本身都是一个独立的封闭体系,也就理所当然地有适应其个性特点的具体训练目标。

“教学要求”和“学习要点”是统一的,但前者是“纲”,后者是“目”,后者所包含的知识点比前者要丰富一些。

从理论上说,全六册九个文言文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各课的“学习要点”应当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知识网络”,但实际上做不到。因为这次修订教材只能用先定篇(篇目)、后定点(知识点)的办法,而定篇除了一般标准而外,还要考虑到是否易学以及是否便于记诵,这就难以顾及“知识网络”的完备性要求,而只能大体上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有一点编一点,不强求所谓“系统性”。

2.“思考”和“练习”

旧课本里的“思考”和“练习”是合在一起的,使用上诸多不便。因为思考题大多涉及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大问题,有时甚至可以覆盖全文,如果当成练习题要求学生作答,势必产生种种困难,修订本则将二者分开编排,不仅解决了教学上的困难,而且显示了这两种教学手段的不同作用。概括地说,思考题是一种导读的手段或阅读方法的提示,即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的基本构思、主要内容、写法和思想意义,所侧重的是思维训练;练习题大多只涉及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具体问题,且以语言练习为主,所侧重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

思考题一般只要求口头作答,也可以在课文分析中做点拨或进行讨论,使学生有所领悟;练习题则一般要求书面作答,最好在课上完成。

下面再着重说说练习的设计。

练习是按照科学性、灵活性、趣味性的原则设计的。科学性,指的是练习题能准确地提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能找到答案,有思维训练和阅读训练的价值;灵活性,指题型多样化,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趣味性,指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引起学生讨论、分析的兴趣。

练习题主要有四种类型:①导引性的练习,用于启发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意其中某些重要的细节;②指示性的练习,用于提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包括内容、写法、语言训练等方面),也用于指示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如词语的辨析和积累等;③巩固性的练习,用于巩固从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也用于巩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④开放性的练习,用于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其内容则大多是课文内容的延伸。这四类题,前三类在教学参考书中有答案,最后一类不附答案,也不需要固定的答案。

修订的情况大致如此。注释的体例仿旧课本,这里就不去说它了。

至于修订本教材中的文言文部分有什么特色,我觉得只有三点可说:第一.它力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贯彻新《大纲》关于初中阶段要“熟读、背诵”“文言文的一些篇或段”的指示。它讲求实际,不好高骛远,不贪多务得,它所提出的目标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第二,它力图规划出一个文言文阅读训练的基本合理的程序,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到有章可循,对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该讲的要讲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第三,它力图用灵活的练习方式给教师以生动活泼地进行文言文教学的启示。尽管如此,它也未能尽如人意,看看已出版的单册和即将出版的双册清样,确实还有若干地方推敲得不细,只好将来去改正了。

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究竟是什么?教材应当怎样体现这个规律?修订本(初中文言文部分)是否体现了这个规律?体现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也期望老师们用生动的教学实践来做出回答。我不惮浅陋说了这么多,正是为了这个目的。

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4、5期,是该刊年度获奖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