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读性很强,这跟古人写文章极为重视音调、节奏和语气表达有关,而语气表达则要借助于虚词。在议论文、抒情文和记叙文这三种体裁中,这一特点尤其显得突出,虚词使用的频率也较其他体裁高,读来朗朗上口。因此,虚词教学的第一步是,通过朗读使学生感知虚词在语气表达中的作用。
在文言虚词中,跟语气表达有关的是助词、连词、副词和叹词这四类。实际上,中学生感到虚词难学,并不包括所有的虚词,而主要是这四类中的前三类。代词和数词只是根据习惯列入虚词,比较容易掌握;介词虽属虚词,但数量不多,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实在的意思,也不难学。如果通过朗读使学生首先从感性上对助词、连词和副词在语气表达上的作用有所认识,再经教师略加指点(包括说明其语法作用在内),虚词的困难就大体上解决了。从前人强调学虚词要察语气,就是这个道理。这一传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方法是从领读入手。领读,是教师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逐句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学生初学文言文,往往自发地采用对照的方式,对每句话都要先一个字一个字地学,按照注释或自己的理解找出跟它们相当的现代词,然后贯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而对整句话的语气反倒不怎样注意。这样学下来,即使理解正确或基本上正确,思想感情上仍不免存在着隔阂,读起来总觉得佶屈聱牙,一到自己试讲或回讲,就会出现一些龃龉的语句。运用领读这一直观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消除这种隔阂。学生在教师领读过程中,一面仔细体察教师的语气,一面在自己的朗读实践中加以模仿,这就为进一步理解虚词在语气表达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领读的要领是,把上述的四类词按照课文内容的要求,在轻重缓急和音的长短上加以区分。从下面的例子便可以看出,这种区分对显示虚词在语气表达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例1: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乎”字稍重,以示作者有疑而问,并显出关切对方(即蒋氏)的语气。
例2:又安敢毒耶(同上)——“耶”字稍轻,虽属反问,且示“不敢以之为毒”之意,但透露出无可奈何的心情。(www.xing528.com)
例3:国险而民附(《隆中对》)——“而”字轻而短促,以示前后二语有并列关系,强调条件之优越异常。
例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同上)——“而”字稍重且长,有明显的转折语气,以示“本应存恤而竟不知存恤”之意。
例5:其可怪也欤(《师说》)——“其”字稍重,显出强调语气,“也”“欤”二字联诵,“也”重“欤”轻,以示肯定中兼含感叹的意思。
例6:……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六国论》)——“则”字稍重且长,以示预料中将会出现一种新的结局,“之”字读得轻缓,以寓讥讽之意。
领读的方式要灵活,不一定篇篇课文都要从头至尾地领读。一般地说,在初中阶段领读的活动要多一些,到高中阶段可以逐步减少;对较难理解的句、段可以多领读几次,容易理解的句、段也可以不领读;可以由教师领读,在有准备的条件下也可以由个别学生来领读。应当注意的是,领读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特定的环节,因此,它可以放在起始课上,也可以穿插在讲解之中,甚至放在结束课上。一句话,应当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卓有成效地运用这一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