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必锟:湘西辰溪语文教育论集

张必锟:湘西辰溪语文教育论集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厚感必锟,湘西辰溪张氏,名片上没有头衔,只写“五溪布衣”。必锟40年代末就读于北大中文系,50年代初毕业;我50年代末步其后尘,60年代初毕业。必锟做派谦和,不事张扬,才高而勤勉,乐于提携后学。我当珍惜与必锟这份亦兄亦友的情谊。必锟先生是学者型的语文教师。必锟先生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其科学性也在其中了。必锟同窗中不乏成为政要者,而他坐看升沉,泰然自若。

张必锟:湘西辰溪语文教育论集

张厚感

必锟,湘西辰溪张氏,名片上没有头衔,只写“五溪布衣”(五溪,指湘西的辰溪等五条溪水)。祖上曾阔过。其高祖母因贞洁而闻名,而立牌坊,清皇上赐良田千亩。曾祖父是异姓养子,随族中改姓张。以后三代人入北京大学,张家成了书香门第。

二十年一代人,十年一代师。必锟40年代末就读于北大中文系,50年代初毕业;我50年代末步其后尘,60年代初毕业。对我来说,他当是师长辈人物。

必锟做派谦和,不事张扬,才高而勤勉,乐于提携后学。他多才多艺,酷爱音乐,弹得一手好钢琴,儒雅之风可掬。我们之间有北大情结,有德先生赛先生维系,相知殊深。亲善如手足,家事国事都可深谈,不遮拦,不闪转,毫无戒备之心。有很多时候,我们几乎朝夕相处,研讨语文教材,谈读书,论诗文,聊北大情事,投契之至。他率真,我任性,他口讷而善于铺排,我嘴快而思维跳跃,可是神侃起来,却相得益彰,忘乎所以,其情也切切,其乐也融融,共同营造一道人生风景线。迅翁有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我当珍惜与必锟这份亦兄亦友的情谊。

必锟先生是学者型的语文教师。在全国同行中,就道德文章来说,如果不脱俗而排座次,虽然说不准他的编号应属第几,但总是够靠前的吧。其实绩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二是教材,三是著述。我才疏力薄,要对此做出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怕扛不动。就后两者说,十多年来,他参与“人教版”多套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对语文教材建设和改革所做出的贡献,于同仁中颇有口碑。他关于语文教学的著述,无论是本本还是单篇,都很扎实,不人云亦云,多有见地,语言表达堪称上乘。至于第一个方面,即教学成就,却很难用一个什么“教学体系”加以概括,也找不出几条什么“教学程式”来。然而,其中却又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因此,要有这样一种意识,业务基础是第一位的,教学方法是第二位的。为了事业而多读书,练就扎实、深厚的基本功,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作为语文教师,不但应当成为本行当的专家,还应当成为博学多识的杂家,养成和保持博览群书的兴趣与不断进取的精神。必锟先生读书背书之多,写文章之勤,语文功底之深厚,知识之丰富,令同行刮目。(www.xing528.com)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套中学语文教材简直就像一部小百科全书。教语文不能只就事论事,就文论文,要站得高,考虑长远,全面深入把握教材的内涵和精髓,开拓视野,培养情趣。必锟先生不满足于手执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备课时往往参照中外文资料,教学中常常对比同类文章,创造性地再现和丰富教学内容;注意联系文化背景和现实生活,发挥语文课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魅力,引导学生在人文氛围中掌握语文工具。其高屋建瓴的教学态势,多得同行好评。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二者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必锟先生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其科学性也在其中了。他长于文言文教学,多采用诵读教学方法。听过他教韩愈师说》的人,记忆犹新。他手拿课本而几乎不看,没有写出教案而成竹在胸;他从容背诵,边点拨、启发学生思考。两节课下来,学生既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了相关的文言知识,又能熟读成诵,积累了文言材料。教者灵活自如,学者轻松愉快。

必锟同窗中不乏成为政要者,而他坐看升沉,泰然自若。有幸的是,他经历过频仍的运动风暴,总算软着陆过来了。有时我发生奇想,必锟这样的本分人,凭品德,若从政,会是个清官;凭才智勤勉,若留北大任教,会是大教授。而时势让他选择中学语文教学这个行当,四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成为一位著名的语文教师,凭的当是基本素质和敬业精神吧。回过头来看看,他当是无愧无悔,而且有几分慰藉的。

原载《人民论坛》1999年第5期,作者张厚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