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书法:兼顾书体、字体和文化

教书法:兼顾书体、字体和文化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书体的兼顾。所以,在书法教材中兼顾不同的书体,已成为不二的选择。二是字体的兼顾。从书写的笔画规律及难易程度而言,小篆和隶书的笔画都较楷书更加简易、单纯,因此也入手更快。所以,在以楷书为主体的教材中,兼及隶书、小篆,是十分必要的。四是书法与文化兼顾。那种先学写,然后再去顾及欣赏、传承的理念是错误的,而兼顾既是一种原则方法,也是一种教育策略。

教书法:兼顾书体、字体和文化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怎样完整、科学地体现提高书写能力,欣赏书法艺术,传承书法文化三个基本目的呢?唯一的方法是兼顾。

一是书体的兼顾。现有的书法教材,都是以一种书体为学习、讲解、临摹的对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柳,华文出版社学赵,西泠印社出版社选颜,人民美术出版社选欧,还有的出版社用的是现代的楷体。但不管用了哪一种书体,只要选了,就有了规定性,规定了教的人,也规定了学的人。因为现有的教材选用机制大多是以省、市为选择区域的,所以,一旦选定,便可能一个省、一个市所有的中小学生都或者学颜,或者学柳,或者学欧,或者学赵。显然,这既不符合书法文化传承的目的,也不符合人们学习书法的实际需要。所以,在书法教材中兼顾不同的书体,已成为不二的选择。这既为教学提供了示范、展示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

二是字体的兼顾。中小学的书法教学从楷书入手,这是合于现状和基本教学规律的,但同样存在绝对化问题,客观上限制了隶书、篆书入手的可能性。从书写的笔画规律及难易程度而言,小篆和隶书的笔画都较楷书更加简易、单纯,因此也入手更快。所以,在以楷书为主体的教材中,兼及隶书、小篆,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书写与欣赏兼顾。现行的书法教材,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都是用毛笔写字的写字教材,从内容到训练,从技法到体系,都是围绕着如何书写展开的。小学语文教学课标提出从三四年级接触书法时,就要对书法之美产生认知,现行的教材由于欣赏一类内容的欠缺或薄弱,很难担负起这样的使命。因此,在注重提高书写能力的同时,编入书法艺术欣赏的内容,或在讲解书写技法的同时,讲解书写时创造美的风格特点,是十分必要的。用笔时出锋凌利、张扬,但灵动、畅快,藏锋时含蓄、蕴藉,但沉闷、死板,这些随时可以讲解的内容,必须在学习书写时给予体现。而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从不同书体、字体、风格的角度,讲清形态、气势、韵致、神采等特点。如何欣赏书法不仅是书法教育中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的内容,从美育的角度说,已经是必不可少。没有足够的欣赏能力,就不能激发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就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文化高度。从社会的角度说,如何欣赏书法之美,如何确立书法的审美标准,如何给全社会做出引导,如何从中小学生抓起,已经是当务之急。(www.xing528.com)

四是书法与文化兼顾。一部书法史,首先是一部书写史、汉字实用工具史,其次是一部变迁史,除文字的字体因时而变外,由于书写载体的变化,从甲骨到青铜器,从摩崖石刻到竹简尺牍,从布帛到纸张,载体变化了,书写的要求也变化了。唐以前没有现在的高腿桌椅,席地而坐,对几书写,从执笔用笔到技法技巧,都与今天有所不同。而在有了硬笔之后,在今天有了计算机之后,当书法的实用功能日渐退去,只剩下艺术功能,并衍生出展厅文化时,对书法的生活之用便改变了。因此,书法的文化传承,从器具、材料到作用、追求,从过去实用性的信息传达载体到今天艺术性的表现,不能等中小学生长大了才去接触,要从孩子拿起毛笔的第一课开始,从文化的角度立意去讲书法,看书法,学习书法。这些内容,必须在教学用书中给予重视和体现。

综上,书法教材不能只去讲技法,只去临摹,而要兼顾书写、欣赏、传承的全部内容。那种先学写,然后再去顾及欣赏、传承的理念是错误的,而兼顾既是一种原则方法,也是一种教育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