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法教育活动的诊断性评价:《怎样教书法》中的实用指导!

书法教育活动的诊断性评价:《怎样教书法》中的实用指导!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就书法教育活动的诊断性评价而言,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1]这七个好处,是从娱乐的角度说的,是社会性的。书法教育是教育部明确规定的,有的地方教育部门会对学校提出硬性要求,必须开课。

书法教育活动是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所有与书法相关的活动,在定课时、排课表、开课、课堂教学、相关活动开始之前,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可能达到的效果、需要做好的准备等进行评估、预测,以便使计划顺利进行、教学顺利开展、活动顺利举办所进行的评价,称为诊断性评价。所以,诊断性评价是在活动开始之前的准备阶段进行的,诊断就是判断,就是防患于未然,就是赋予活动以工作理性。

就书法教育活动的诊断性评价而言,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核心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与现代教育体系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判断相一致。学生知道、明确为什么设置书法课,开出书法课吗?所有的学习者都明确学习书法的目的吗?需要在开课前做出评价。学书法好处多多。梁启超当年曾列出过学习书法的七个好处,是从“娱乐”的角度说的。一曰可以独乐,不必要有同伴,与下棋比,下棋最少要两个人,一个人没办法对弈,写字不需要。二曰不择时,不择地,没有条件的限制,可早可晚,可此可彼,时间可长可短,有桌子笔墨就可以进行。三曰费钱不多,笔不贵,纸便宜。现在用墨汁,甚至连砚都不需要了,一个小瓷碟即可。四曰费时不多,打牌要四圈,绘画要五日一山十日一水,写字只要有工夫,提笔便可写,有事便可放下,闲了再继续,时间可以聚散成整,聚少成多。五曰费精神不多,在用心不用心之间,比不得写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脑筋并不劳累。六曰成功容易而有比较,把前时写的与后时比较,或十天半月,或三年五载,随时进步、随时快乐。七曰收摄身心。在工作劳累、烦恼之余,写上几个字,收摄精神到一个静穆的境界,身心便会觉得舒畅。[1]这七个好处,是从娱乐的角度说的,是社会性的。如果改换角度,还可以列出无数的好处来。如从广大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关心学习的角度说,则学写字可以帮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既有助于对于文字的记忆、书写,也会深入对文字的理解,既可以促进相关学科如语文、历史、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的学习,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强化文化归属感、自豪感,也可以锻炼身心。写字时靠的是一口气,像练气功一样。练一手好字,给卷面加分,更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学习书法可以同时开发学生的左右脑,因为书法既是形象的,有不同的笔画结构、字体书体,又是思维的文字工具,书写内容有自身的意义,是抽象的、逻辑的。因此,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为美的发现、寻求、欣赏打基础,做一个有典雅修养的人。学习书法还可以培养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当然还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门面。诸如此类,这些认知,对于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的课程管理者十分重要,可以推进学科教学。反之亦然。

二是学校的设课态度。由于学校的认识不足,当前书法教育的一大障碍在学校的校长及管理者,越是忽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学校越严重,越是不能全面落实教育方针、片面追求智育成绩、追求升学率的学校越严重,往往不能摆正书法教学的位置,或认为可有可无,或以各种理由削减课时,或以时间安排为由采取不积极的态度等。从整体上看,小学的设课态度好于初中,初中好于高中,这当然是与升学有关的。

三是强制设课的反映。书法教育是教育部明确规定的,有的地方教育部门会对学校提出硬性要求,必须开课。如果学校、学生家长、社会思想准备不足,便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尤其对学习氛围的形成不利,也有学校把课程形式化,不能开全年级、开足课时等现象。由于思想准备不充分,造成认真程度不够,努力程度不够,财力、物力、人力、精力投入不够,从而影响开课质量和效果。(www.xing528.com)

四是如何正确处理年级及学科关系。毛笔书法的学习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三、四年级与五、六年级及七、八、九年级各有各的教学目标。随着年级的增长变化,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在变化,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在提高,因此,完成目标的方法、措施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年级特点、学科特点的关系也会出现许多不同。因此,处理年级关系便会成为一个问题。如教学过程中讲与练的时间安排变化,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教学中增加一些复杂结构的字,增加繁体字,随着理解力的提高增加欣赏性内容,等等。在教学安排中,如果是一个书法教师跟班走,从三年一直跟到六年级,教师对学生学习、理解、技法的掌握情况及学习态度会有较多的了解,教学的针对性会比较强。如果换了教师呢?便需要学生熟悉老师的教学方法,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问题。如果三、四与五、六年级是一个班主任,书法学科与班主任的管理位置没有变化。如果班主任换了,又存在书法教师与班主任沟通教学情况的问题,而学科的增加、内容的变化、学科时间安排的调整等都将成为具体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的学科整合,也将随之出现变化。

五是学生对毛笔的生疏感和书法作为艺术的神秘感。在中小学乃至全社会书写水平普遍下降的情况下,让学生从习惯了用硬笔书写转而使用毛笔,生疏感是正常的。让学习者尤感生疏的是全社会对毛笔书法的陌生。现在的家长,大多在学习期间没有用过毛笔,于是造成了毛笔书法的社会性隔膜,断代了,难度加大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只能由书法教师发现、指导、解决,从班主任到课任老师,从家长到亲朋好友,能够给学生以指导的人寥寥无几,生疏感不断地被强化。由于毛笔书写已经脱离了实用价值,是从艺术价值、文化遗产的角度进入课堂的,又在本已生疏的基础上加了一层神秘感。而且社会上亦存在各种书法现象,或故弄玄虚、高深莫测,或旁门左道、丑态百出,或夸张,或扭曲,或把书法与写字分离割裂,或强调个性而淡化了基础,学习者往往有不得其门、难能成就之惑。如何消除学习者心中积累的学习压力,便成了一个具体的问题。

六是师资水平和影响力不足的困惑。现在的条件下,书法教育师资不足,质量不高,缺少专业培训及不懂教学是影响书法教育活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而且是非一年两年就能解决的问题。作为教育活动,师资准备明显不足。解决的办法,一是替代,由有一定书写基础或爱好的老师替代,赶鸭子上架;二是外聘,从书法专业人士中聘请,但这些专业人员中大多会写不会讲,也有明显的综合文化素养缺陷;三是培养,短期培训,大多属于临阵磨枪。本专科教育,需要培训周期。由于教师的缺乏,没有形成足够的社会影响和感召力,所以,学校管理者有畏难情绪,家长在本不甚了解、理解的基础上,没能形成对教师的认同,无疑加大了书法教育活动开展的难度,影响质量、效果也是难免的。

就书法教育活动诊断性评价而言,或者不止这六个方面,只能根据具体评价对象的实际去发现和设定。作为活动开展准备阶段的评价内容,将直接作用于过程和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