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个世人而言,修身是一辈子的事,不在一时一事,尽在一生一世,所以学书也不例外。身不修难以为书,所以学书先学做人。为书亦是修养,要把学书当成修身的一部分、一环节、一形式。修身当然要修精神境界,修知识素养,修行为举止,修爱好趣味,但核心是修心。意诚则心正,心正则身修,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修为逻辑。
一修寂寞心。学书是慢功夫,急不得,欲速不达。忍不住寂寞,急于求成,便会走向浮躁。一个学员学王羲之书集字《圣教序》,问应该写多少遍,告之起码写过一百遍以上,然后才可以讨论。后来读明人项穆的《书法雅言》,其中说:“若逸少圣教序记,非有二十年精进之功不能知其妙,亦不能下一笔,宜乎学者寥寥也。此可与知者道之。”看来一百遍还是少了。当代学《圣教序》的人很多,有人不出三五年,便以学《圣教序》自居了,甚至利用现代传媒开始授课。是古人愚笨,不及今人巧慧,还是今人不知深浅,心气浮躁而胆大妄为?不言自明。要之,沉不住寂寞,便言不得修心修身,便容易被世风所挟,一入俗流。
二修淡泊心。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今人经常书写后挂在墙上,以为座右铭。淡泊与明志怎么构成了因果关系呢?淡泊之心,就是非功利之心。不为世俗所动,固能坚守,守住了追求、志向,发愤努力,才可能得以明志。这里的志,也绝非学好书法之志,而是“修齐治平”之志。不为眼前的名望、利益所动,守住自我,在今天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要修。
三修坚忍心。宁可忍受苦难而不改追求之志,便是坚忍之心。学习书法有规律、途径、品位、道法、意蕴等需要明确坚守,其本质就是不改初心,坚持自我选择,认准目标,心诚气定。(www.xing528.com)
修心修身,其实是在讲如何做人。学书法的人要修,不学书法的人也要修。书法本质上是一个人心性、气质、格调、品行的表现,优劣高下,必于笔墨文字中见之,以见于世,以影响于世,便有了社会性。所以必须以修身为务。清人何绍基《东洲草堂书论钞》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诗文字画,不成家数,便是枉费精神。然成家尚不从诗文字画起,要从做人起,自身心言动本末终始,自家打定主意,做个什么人,真积力久,自然成就。或大成,或小成。为儒,为侠,为私,为峭,为淡,为绚烂,为洁,为拉沓,为娟静,为纵恣,人做成路数,然后用功于文字,渐渐搬移,其艺必成,适肖其人。鲁公书,似其忠烈间出萧淡,又似其好神仙;东坡书画诗文,皆汪洋出奇,想见其人豪宕闲远可喜也。心声心画,无可矫为,然非刻苦用一番精力,虽人已成就,不见得全能搬移到纸上,所以古来名人,不是都会诗文字画。”[32]
做什么人的问题,将决定书法的风格成就。做人是第一位的,可以不体现在书法上,但修身不可不为。而欲在书法上有体现,便要刻苦用一番精力。这番刻苦,正是修身的一种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