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崇德是立世之本、立人之本。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无德。德成为所有人处世为人的第一标准,君有君德,士有士德,民有民德。《大学》开宗明义: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25]这就是影响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几千年的“修齐治平”理论,是德的基本内容。这一理论的关键节点在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致修身,都是个人的行为,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社会行为。所以,在今天的崇德内容中,包括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这里所说的崇德,重点体现在职业道德中的个人品德修养,亦可以称为书德。因为书如其人,那些德行败坏之人,即便艺有可取,仍然会被时代、历史和世人唾弃。蔡京、秦桧非不能书,无德之人,书又何用?所以被人们唾弃了。清人松年《颐园画论》中说:“书画以人重,信不誣也。历代工书画者,宋之蔡京、秦桧,明之严嵩,爵位尊崇,书法文学皆臻高品,何以后人吐弃之,湮没不传?实因人大节已亏,其余技更一钱不值也。”[26]在这里,德是一束光,是一面镜子,德可以照亮书、照见书。明费瀛《大书长语》中说:“大书笔笔从心画出,必端人雅士,胸次光莹,胆壮气完,肆笔而书,自然庄重温雅,为世所珍。故学书自作人始,作人自正心始,未有心不正而能工书者。”[27]蔡、秦心不正,何以得能工书?古人解释说,二人或年轻之时,心性本不如此之故。这是强调学书“自作人始”,亦是从崇德始。
怎样理解书德呢?有四要四否,可供参考。
一要敬畏文字。书法所写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古人先贤的创造智慧,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标识和名片,每个中华民族的后人,都会从中体会到一种亲切的文化归属感。所以,对于文字,必须以敬畏之心待之,认真学习,传承保护。要像敬重自己的祖先一样敬重文字,要像保护传家宝一样热爱文字,不可草率,不可擅改。写错了字,等于犯了错误;错了笔画顺序,等于坏了规矩;应该认识而不认识,便有数典忘祖之过;当保护而未保护,便有不孝不敬之虞。
二要谨守师门。当代人学书,有公学私授之分。所谓公学,就是从公共文化教育渠道所得到的学习机会,教者为师,学者为生。因为公共供给的特点,许多人并不重视。所谓私授,就是师父教徒弟、带徒弟的方式。找到一个好的书法老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旧时拜师,要有一个得力的引荐人,老师绝非逢人便收,而是要认真地了解方方面面的情况,尤其是为人品性,方可收为徒弟。而徒弟一旦拜了师门,便不得擅改。改师门要遭到世人的鄙视。所以,对于从学者而言,谨守师门是规矩、铁律,不能破坏。徒弟对师父是入门,现在的话是到家里学习,学到外人学不到、师父不外传的独门绝技,许多技艺因而有门派之别。入得家门,一如父子,世上岂有认他人为父之理?入门称弟子,弟之子,当然不是外人。在公学的环境里,师生关系没有师徒关系那么严格了,但尊师重教的本质没有改变,谨守规矩的风气没有改变。
三要爱惜字纸。从表面上看,爱惜字纸是勤俭节约,不浪费、不糟蹋书写材料,而深层,则是一种文人品格、处事方式。过去纸张短缺,一页纸上正写反写重复写,是节约。今天许多成名的大家,绝不乏购纸之资,但仍然是正写反写重复写,不仅是一种好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世精神。书不能俭,其行必奢。以小见大,培养精神。
四要勤谨志学。勤是勤奋,谨是认真。以勤奋认真的态度对待书法学习,是学生的本分,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表现,是一种道德品质。《论语·季氏》记载过这样一段故事。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28]陈亢字子禽,本姓妫,陈国人,是孔子七十七位学生中的第六十八位。伯鱼即是孔子的儿子孔鲤。陈亢问孔鲤听没听到孔子有什么特别的教导,孔鲤讲了孔子两次站在庭中,他趋而过庭时问他是否学了《诗经》和《礼记》的事。孔子说:不学诗,就难以把话讲好;不学礼,就没办法在社会中立身。陈亢很高兴,问了一次,知道了三个道理:学诗的意义;学礼的意义;还有便是先生教育要求儿子,与别人是同样的,不因为是自己的儿子而不严格。《三字经》中说“教不严,师之惰”,这里的“严”字,是谨严之严,认真之谓。所谓“师严然后道尊”,严字也是认真谨严的意思。老师要谨严,对于学生来说,就要勤奋认真。过去常说弟子不辱师门,就是不能给师父丢脸。学生的学业成就从何而来呢?自然是勤奋、认真学习的结果。因此,勤谨是向学之德,不偷奸、不取巧、不走捷径、严于律己之谓也。这种学习态度,已经上升为一种志学精神了。(www.xing528.com)
五曰不随波逐流。按照老师的教诲,守一而为,不为世上流行的观念、做法所动,有定力,有追求,有执念。这一条对于今天的学习者尤为重要。对于书法学习而言,社会上有各种风气,意念稍有松动,便可能为时风所挟,失去所守,失去追求。
六曰莫不懂装懂。书法表面上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奥妙无穷、境界悬殊。古往今来,书法是一条历史长河,是汪洋大海,切不可一知半解,便招摇撞骗,大言不惭,信口开河,口若悬河。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不自以为是,不矜夸己长,不自吹自擂,谨言慎行,向别人学习,才可以不断进步。
七曰莫妄讥人短。经常看到贬抑他人、抬高自己的行为。其实把别人说得很低,绝不等于自己便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有德行的表现。讥人之短,是没有口德。
八曰休贪图名利。当今之世,专家泛滥。有伪专家,有空专家,有自诩的专家,有名不副实的专家。中国书协有会员一万五千人,也未必都是可以称家的。而看看名头,有的是著名书法家,有的是中国当代十大书法家,还有世界级的大书法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者太多太多。更有人通过各种炒作、包装,抬高自己的身价,动辄一平尺几万、十几万,世风不古。不贪图名利,是书德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是不是已成一家,应由世人评说、历史评说,绝不是印在名片上的虚名。名利心一生,便会生出钻营,生出歪道,而背离了学书的本意。
崇德不仅是学书人的追求,也是全社会的追求。对教育而言,立德树人是第一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