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法教学:历史因素对字体的影响

书法教学:历史因素对字体的影响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400多年的演变过程中,除时间因素外,包括地域因素、实用需要、物质材料等,都对字体的变化过程产生过影响,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审美趣味的变化,书写者个人追求的不同。所以,笼统地讲隶书如何,便会忽略了这些历史性因素。如此,学汉隶,讲隶书,不囿于一碑一路,不讲则不得全体,不得全体则不尽知一体。这样一个从人品到书艺都为后人称道的书家,存世作品又多,怎么讲颜书呢?

书法教学:历史因素对字体的影响

这里说的书指的是法书,即不同时代流传下来的经典碑帖作品。如果说一部书法史是一条长长的线索,那么,不同时期的作品,就是这条线索上的珍珠。对于书法教育而言,介绍、展示、欣赏这些经典性的作品,不仅可以展示不同时代的不同字体,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也可以展示同一时期的时代风貌和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风格差异。

汉《夏承碑》(局部)

汉《张迁碑》(局部)

晋《好太王碑》(局部)

汉《孔宙碑》(局部)

汉《曹全碑

汉《石门颂》(www.xing528.com)

晋《爨宝子碑》(局部)

比如汉隶。两汉的历史较长,共历407年,这期间的隶体成为通用文字。在我国汉字字体演变的历史上,隶书的意义重大,完成了由篆而隶、由曲向直的重大变化,并定型了今天所用的汉字。在此基础上,汉末成就了时至今日仍然承续未变的所有体式。在400多年的演变过程中,除时间因素外,包括地域因素、实用需要、物质材料等,都对字体的变化过程产生过影响,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审美趣味的变化,书写者个人追求的不同。所以,笼统地讲隶书如何,便会忽略了这些历史性因素。而如果把隶书做一个划分,便会因风格的不同而突出不同的特色。如《祀三公山碑》《裴岑纪功碑》,明显带有篆书的笔画意态,为一类。汉简,帛书,由于材料的限定,形成了另一种风范,为一类。《石门颂》为一类,不仅仅因为刻在崖壁上的材料原因,工艺限定,更因为其展现了一种雄劲野逸的风貌而自成一格。还有《夏承碑》,以近于夸张的手法强调蚕头雁尾,自为一路。在汉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蔡中郎《熹平石经》一路,成为近于官方书体的主流,如《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史晨碑》《封龙山碑》《西岳华山碑》《韩仁铭碑》《孔宙碑》等,风格均以典雅、秀美见称,有庙堂之气。《张迁碑》自为一路,以方笔见胜。后有晋《爨宝子碑》《好太王碑》,一个西南,一个东北,虽时代晚出,但边疆远僻,仍是汉隶风致,均以古拙见长。如此,学汉隶,讲隶书,不囿于一碑一路,不讲则不得全体,不得全体则不尽知一体。

唐·颜真卿《竹山堂联句》(局部)、《郭虚己墓志铭》(局部)

又如颜真卿。唐之后,学颜者众。以宋四家苏、黄、米、蔡言,均从颜楷入手,虽深浅不同,但途不二径。对颜书有微词的是那个口无遮拦的米元章,但看看现在传为颜真卿书的《湖州帖》,可能就是他的手笔。时至今日,学颜书的人仍然很多。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楷书的影响比王羲之为大,行书也有第二之称。这样一个从人品到书艺都为后人称道的书家,存世作品又多,怎么讲颜书呢?其实颜书的不同时期风格是有很大区别的。1997年在河南偃师出土的《郭虚己墓志铭》,是天宝八年(749)的作品,当时颜真卿只有40岁,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笔画气韵,明显带着唐初四家的痕迹,与《多宝塔碑》《东方朔画像赞》两碑不出五年,但风格各有不同。至其晚年,《竹山堂联句诗帖》66岁时书,《颜勤礼碑》70岁书,《自书告身帖》71岁书,时又在五年之内,但风格已成,特点彰显。至于行书三稿,时隔在六年之内,又是别一番风致。对于学颜书的人而言,从哪一帖入手,选择什么发展方向,了解颜书的内在差异和发展脉络及不同时期的风格特点,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在当代的学习生活条件下,人们获取法书信息的渠道甚多,能博览而广见识,能见全貌而图一人一帖,是学习书法的一条重要渠道。眼界一开,便有了见识选择。对于那些对各代各体法帖不甚了了的学生而言,老师的讲便是洞开的一扇门。明人赵宦光《寒山帚谈》中说过这样一段话:“鉴赏法书之乐,声色美好一不足以当之。玩好虽佳,无益于我。惟法书时时作我师范,不可斯须去身。尝谓博古之士而不好法帖,是未尝博一古;善书之士而不好法帖,是未尝写一字。名家亦有但择墨迹而不贵拓本者,此正不知真好者也。墨迹故佳不可得,而善帖为稀世之宝矣。善拓又不可得,而常拓亦为不可阙之物矣。即使其家多藏墨迹,或一帖不具,则刻本终不可少也。如是鉴赏,方是好古,方是知书,方是识去取,方是识好恶。不然皆浮慕也。”[4]

今人获取碑帖的渠道太多了,是时,老师之讲,又有甄别引导之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