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就是要回答为什么,就要讲道理,是理论性的、因果的、逻辑的。启功先生教书法时专门讲过执笔法。唐以前写字执笔就像现在拿铅笔、钢笔一样,用三个手指,笔在手里是斜着的。因为唐以前人席地而坐,左手拿竹简、木简或硬纸,右手书写,没有现在的桌子,所以书写时笔与纸的角度还是垂直的。宋以后有了高桌子,纸铺在桌子上写字,笔就不能三个手指斜着拿了,所以变成了现在执笔的方法,后来感到不够灵活,又有了悬腕。启功先生说:所谓的悬腕是宋朝人才想出来的说法,而古代没有悬不悬的说法。他们无所谓悬,他就是全空着。腕没处搁,肘也没处搁。他不想悬,手也得在半空中,在半空中操作。执笔有三个手指斜执,有三个手指直执,有悬腕悬肘,分别道理何在,说清楚了。其中还含了一个道理,笔与纸始终是垂直的。唐以前三个手指斜执笔,但由于左手拿着书写材料,也是斜着的,所以,笔对着纸卷仍是垂直的。
这些一教便会的内容,本是道理很简单的,但仍然要讲,讲以解惑。启功先生还讲了一个“回腕”,很有道理,摘录如下:
又比如说回腕,回腕就是这腕子来回转,熬汤熬粥,拿勺子在锅里和弄,人人都会回腕。清朝有个何绍基,他的书前头还刻着一个图,这手拿起来呀,腕子回过来往怀里这么勾着,像个猪蹄。三个指尖捏笔管,拇指与食指之间形成一个圆洞,这叫龙睛法,像龙眼睛。若是捏扁了一点,中间并不是一个圆洞,这样又叫凤眼法。看何绍基那个图,拿起笔来向怀里拳起来,转这么一个圈,然后对着胸口。这样一看就是猪蹄。在广东,猪的前蹄叫猪手,猪的后蹄叫猪脚。这完全是猪手法。这些都是由于不明白大众生活方式、用笔方法、书写工具等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误解,跟着误解又造出许多不切实际的说法。这样只能使人越发迷惑,并不能指导人真正地去探讨这门艺术是怎么形成的,所以我觉得这些说法都是故神其说,故作惊人之笔,故作惊人之说。[2](www.xing528.com)
教育的职责是解惑,对于那些只能使人越发迷惑的种种说辞,正本清源,讲明道理,是必须要讲的内容。教育是一件“诲人”的事业,但不能“毁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